第一篇第五单元专题一种群和群落研究报告.ppt

第一篇第五单元专题一种群和群落研究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种群和群落 考点一 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 1.(2012·全国课标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由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低。 答案 D 2.(2012·全国课标卷)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_____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设计模拟实验的能力。(1)该草原上全部的雌鹿和雄鹿属于同一种群。(2)该草原上所有生物共同形成一个群落。(3)结合题意可知,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雄鹿或雌鹿。若假说成立,将项圈和棍棒同时抛出的丙组中,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最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可靠,各组项圈和棍棒抛出的距离应该相等。 答案 (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侧重于种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内在关系,种群数量的两类增长曲线分析与应用等,近年对种群密度调查也多有涉及。   1.(1)在种群特征中, 是最基本特征。 (2)种群功能: ①种群是物种的组成单位及 单位。 ②种群又是生物 的单位。 2.两种种群增长曲线分析 (1)曲线分析 1.(2014·福建卷·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解析 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也剧烈,A错误;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种群数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幼苗至成熟植物阶段,即前一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后一阶段的死亡率,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错误。 答案 B 2.(2014·广东卷,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解析 据图可知,幼虫密度随时间出现周期性波动,A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落叶松是一个具体的物种,不具备丰富度这一特征,B错误;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据图可知幼虫密度增加在前,松针长度增加在后;当幼虫密度减小后,松针的长度随之变短;表明幼虫对松针的长度的影响有滞后性,D正确。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