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唐洛阳文人群体的城市生活范式及其影响.doc
晚唐洛阳文人群体的城市生活范式及其影响
摘要:晚唐洛阳文人群体在城市之中将日常生活诗化和雅化,并相互影响而形成一种生活风尚。其精神气质与心态特征则表现为疏狂与忘世,他们对仕隐关系亦进行了新的思考。这种城市生活范式的形成与洛阳优美的山水胜景、晚唐分司官员职务的闲散性质以及洛阳文人雅集唱和传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城市生活范式对宋代洛阳文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并逐渐成为洛阳的一种极具标志性的城市生活方式。
关键词:洛阳;文人群体;生活范式;城市文化;宋代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2-0104-06
对于很多古代文人而言。山林与田园往往既是他们少时所居之地,也成为其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而城市则是他们实现政治理想、追寻功名利禄的地方。如果说山林田园生活意味着超然、闲适与隐逸,那么城市生活则更多地意味着世俗、奔忙与竞逐,当然,也偶有令人沉醉的歌舞逸乐。而晚唐洛阳文人群体则在城市之中将日常生活诗化和雅化,将闲适与逸趣融入城市生活之中,并相互影响而形成一种生活风尚,他们在作品中对这种生活的反复吟咏更使其在当时及后世获得广泛影响。他们的这种城市生活范式经由宋代洛阳文人群体的传承仿效而逐渐成为洛阳的一种颇具标志性的城市生活方式。
一、晚唐洛阳文人群体的城市生活范式
晚唐文宗大和至武宗会昌年间,在洛阳这个城市中,聚集了许多著名文人,其中大部分是在东都分司机构中任职的官员。自大和三年(830)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起,至会昌六年(846)其在洛阳去世,先后有舒元舆、张仲方、崔玄亮、李绅、李仍叔、皇甫曙、皇甫镛、裴度、吴士矩、刘禹锡、李珏、牛僧孺、王起、李程等人来此,他们在洛任职和生活时间不等,但在洛期间彼此往来密切,形成了以白居易、刘禹锡为中心的文人群体。
(一)诗意地栖居:晚唐洛阳文人群体城市生活的主体特色
对晚唐洛阳文人群体而言,诗意地栖居,使琐碎的日常生活淡去世俗的色彩而显出文人风雅的情调,这既是他们的一种生活理想,亦是他们的生活实践。
诗意地栖居首先表现为营造园林化的私人居所,构建一个优美、幽静、雅致的生活空间,使之与都市的车马喧哗相隔,在其间获得一种超然野逸之趣,仿佛置身于林泉之中。晚唐洛阳文人在洛多建有私家宅园,不论规模大小,其间往往有池有竹,有花有石,集可居性与可游性于一体。如裴度在集贤里的园林:“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据白居易诗中所记,园林中有平津池、南溪、北馆、晨光岛、夕阳岭、水心亭、开阖堂等景观。其中“竹森翠琅歼。水深洞琉璃。”“幽泉镜泓澄,怪石山欹危。春葩雪漠漠,夏果珠离离。”(白居易《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二十六韵见赠猥蒙征和才拙词繁辄广为五百言以伸酬献》)在这样清幽优美的环境中,裴度的生活亦如闲云野鹤一般:“池馆清且幽,高怀亦如此。”“静将鹤为伴,闲与云相似。”(白居易《和裴侍中(南园静兴)见示》)牛僧孺也在“洛都筑第于归仁里。任淮南时,嘉木怪石,置之阶廷,馆宇清华,竹木幽邃。”其园规模甚大,宋代犹存。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载:“归仁园,归仁其坊名也。园盖尽此一坊,广轮皆里许,北有牡丹芍药千株,中有竹百亩,南有桃李弥望。唐丞相牛僧孺园,其故木也。”白居易曾对其园中小滩进行描写:“伊流决一带,洛石砌千拳。与君三伏月,满耳作潺谖。深处碧磷磷,浅处清溅溅。岸碲束呜咽,沙汀散沦涟。翻浪雪不尽,澄波空共鲜。两岸滟预口,一泊潇湘天。”(《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不仅可以在此听潺谖的水声,或碧粼粼或清溅溅的水亦会使人心清气爽。自居易在履道坊也有宅园,《池上篇》说:“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醉吟先生传》言:“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崔玄亮在依仁坊有亭台,其中有竹有池,白居易曾有诗句:“新昌七株松。依仁万茎竹。松前月台白,竹下风池绿。”(《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崔家依仁新亭一寓偶同两兴暗合》)李仍叔在履信坊有樱桃池,《唐两京城坊考》卷5“东京外郭城履信坊”言:“太子宾客李仍叔宅。宅有樱桃池”。
在自家的园林之中,少了城市的喧嚣而颇有江湖隐逸之趣,因而隐居也就无须去山林田园之中了:“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趣。”(白居易《闲居自题》)日常生活亦充满高情逸致,如白居易《偶作二首》其二说:“散步游林塘。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日久多不食,有时唯命觞。何以送闲夜,一曲秋霓裳。”在自家的园林中,移榻池边,携茶上舟,随意游荡,看鸟啄穿树上之果,看鱼游破水中浮萍,看菱装点如镜的水面,看月映于池水之中,景物悠闲,人亦悠闲。
其次,诗意地栖居也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较少功利之心,多具有审美性、艺术性、超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