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实践活动与民族文化传统.ppt
综合实践活动与民族文化传统 张 华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hzhang@kcx.ecnu.edu.cn 引言:从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纳的老鼠谈起 巴甫洛夫的弟弟——尼古拉 ????在选一个能让尼古拉有食欲、流口水的盘子时,他们就吵得不可开交。然后在讨论选什么食物作为实验的辅助材料时,他们再一次争吵起来。尼古拉坚持说除了上好的鱼子酱,别的东西不能让他马上流口水。巴甫洛夫气炸了肺,他生气地说,科学家的研究是为了崇高的理想,不是为了赚钱,他自己都吃不起鱼子酱,怎么能拿这么贵重的东西喂“狗”。争吵了几天,鱼子酱飞出了实验室,取而代之的是烤面包片。????实验开始的头两天,巴甫洛夫一次又一次地先摇响铃铛,然后给弟弟一盘面包片。他在实验日志中写道:“我弟弟就像屁股上的脓包一样让人讨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分泌唾液的反射非常好,是个合适的实验品。”????但在第三天,意外发生了。巴甫洛夫像往常一样摇动铃铛,但却没有拿出面包片。尼古拉的反应并不是止不住地流口水,而是抡圆了胳膊,打得哥哥鼻血长流,把巴甫洛夫打进了医院。 问 题 1. 巴甫洛夫的狗为什么是捆着的?巴甫洛夫的理论有没有文化的关联性? 2. 从巴甫洛夫的理论能引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吗? 问 题 1. 斯金纳的老鼠为什么可以在笼子里蹦蹦跳跳?斯金纳的理论有没有文化的关联性? 2. 从斯金纳的理论中能引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吗?倘若能的话,这是什么性质的活动? 初步结论 1. 对相同或相似的心理现象采用完全不同的思路去研究,获致不同的解释和结论,引申出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这充分反映出理论的文化关联性。 2. 从巴甫洛夫的理论中无法引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 从斯金纳的理论中只能引出“蹦蹦跳跳”类的、肤浅的、不触及心灵深处的活动。 一、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源自西方(如美国)吗? (一)从“动手做”(hands-on approach)谈起 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experience, I understand. I do, I learn. ——From Chinese proverb 资料来源:华盛顿儿童博物馆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子 小结: 我国的“行是知之始”的思想传至西方(美国、法国),并与西方文明嫁接,嫁接之后又复归故里、并广泛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 当今世界,文化融和。我们一定走出“中西之辩”的狭隘视域,既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又对本土的理论和实践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以真正提高我国课程改革的水平。 (二)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发展 20世纪上半叶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人倡导的“平民教育运动”体现的浓郁的社会关切精神,已经具有了今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因素。 80年代末所推出的适应义务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倡导活动课程,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本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 二、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美国的“设计学习”有何区别? (一)美国今天的教育深深打上了杜威等人倡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烙印 在教育哲学史上,赋予“探究”以最崇高地位的人是杜威。 在杜威看来——1. 课程=经验; 2. 学习=探究=问题解决=民主生活 不容否认,杜威过于强调了“疑难问题”(problem questions),相对忽视了“意义问题”(meaning questions)。他的“道德”管不住“探究”。 (二)我国的文化传统如何对待“德性”与“探究”? 孔子:比较均衡地处理了“仁”与“知”、“德性”与“探究”;孟子向内转,更强调“德性之知”;荀子向外伸,更强调“闻见之知”。 张载(横渠)正式区分二者。 程朱:更偏向“闻见之知”;陆王:更偏向“德性之知”。 小结:从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传统认为“德性”与“探究”是统一的。“德性”是“探究”的基础与本体。“探究”在本质上是“德性探究”。 从“伞”的发明说开去—— 三、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心开二门 一种理念: 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 两类课程: 学科课程:帮助学生在学科探究和体验中发挥学科的教育价值,其基本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在生活探究与体验中发挥生活的教育价值,其基本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的关系。 四、对学生而言,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一)自己的想法 在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探究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尝试自己的想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二)真实的体验 在反思和探究生活中,融入生活,最终形成热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