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docVIP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doc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摘要:公元759年,偏僻的关山陇水蹙容满面地迎接了诗圣杜甫的到来,并见证了他随后一百多首诗歌的创作。这些诗被称为杜甫陇右诗,《月夜忆舍弟》是其中的名篇。我国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依据其提出的“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对该诗进行了翻译。本文旨在以许渊冲所英译的《月夜忆舍弟》为对象,分析在诗歌翻译中应该如何体现“意美、音美和形美”,从美学角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为杜甫其它陇右诗的翻译提供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杜甫;陇右诗;“三美论”;英译   一、引言   公元759年秋,杜甫辞官入秦州,三个月后迁居同谷,但一个月后就迫于生计携眷奔赴成都。杜甫流寓陇右期间,既无官守,又无言责,而秦州的地理环境、山水风光和民风习俗与关中迥然不同。身份和环境的变化,激发了杜甫的创作,在短短四个月内共写下117首诗,也给诗作带来了明显变化。题材内容上,叹身世和写景物的抒情作品大增;思想意识方面,由慷慨激昂转向苦闷低沉;风格方面,声律、句法、取象、用词等的变化使折拗怪特的风格初现;艺术形式上,五律数量大增且多采用组诗形式[1]。这些变化,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有分界线作用。清《杜诗言志》曰:“老杜生平诗,自去华适秦以后为之一变”。但杜甫陇右诗的地位,在过去并未得到应有肯定――诗人经历未得到充分论述,所作诗歌亦不受重视,进行了翻译的诗篇更是凤毛麟角。   杜甫的陇右诗描绘了独特的区域文化,反映了百姓衣食无着、颠沛流离的孤苦无奈,表达了反战爱民思想与民族和谐主张,体现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对杜甫陇右诗的翻译,有利于陇右地域文化的对外宣传,有助于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情感共鸣。   名句“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就出自杜甫陇右诗中的名篇《月夜忆舍弟》。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笔者试图通过剖析他的《月夜忆舍弟》英译本,为其它陇右诗的英译创作抛砖引玉。   二、许渊冲“三美”理论概述   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中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许渊冲将该观点引入诗歌翻译,提出“诗歌翻译应忠于原文,还应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许渊冲2007:18),形成了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   意美,是指努力要和原诗保持同样的意义,这是诗歌翻译的灵魂和本质所在。音美,是指诗歌在平仄、韵脚、节奏等方面的规律美,要“听起来好听”;形美,是指诗歌在整体外观上的美感,在“长短”和“对称”上最好能‘形似’,至少也得‘大体整齐’”。   许先生还指出,在“三美之中,意美最重要,音美次之,形美再次之。“三美”论所提出的具体化标准,在诗歌翻译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而对翻译爱好者和工作者具有明确的指导性。   三、许渊冲《月夜忆舍弟》英译探究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的前两句,通过“戍鼓”、“雁声”两种所闻和“秋”、“露”两种所见,勾勒出一幅边塞秋夜图。诗人睹景思乡,进而思念起几位弟弟。后四句介绍“忆”弟的情形与原由。诗人的弟弟都远在战乱的东部地区,加之“未休兵”,寄信常无下落,生死不知。诗人由个人和家庭的遭遇联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不仅传递出对手足的牵挂之情,更表露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语言朴实自然,却是哀感动人,可谓辞浅而情深。   下面,将以许先生的英译本为范本,深入剖析如何以“意美、音美、形美”为原则进行诗歌翻译创作。其译文如下: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on a Moonlit Night [3]   Du Fu   War drums break peoples journey drear;   A swan honks on autumn frontier.   Dew turns into frost since tonight;   The moon viewed at home would be bright.   Ive brothers scattered here and there;   For our life or death none would care.   Letters cant reach where I intend;   Alas!The wars not come to an end.   ――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   (一)解读译诗的“意美”   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意美”应是诗歌翻译的落脚点和出发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