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邹岳生 从历史的弯道走来.doc
邹岳生 从历史的弯道走来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大概不会有这样传奇的公路:立下赫赫战功,被美国士兵铭记,令日本人切齿,后来却一度“像是从地球上消失了”。
几十年后,当它重现在世人面前,人们才发现它的设计者邹岳生半生坎坷的命运,几乎与之遥相呼应。
2015年,邹岳生“破格”荣获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勋章,而此时的他已经辞世五十多年。
一个人、一条路、一段历史的消失与重返,三者交织,让这段往事充满神秘色彩。
一幅老照片破译之后
“二十四道拐”全长约4公里,位于贵州省晴隆县。抗日战争期间,这条在倾角约60度的山坡上以S型蜿蜒的公路,成为国际援华物资输送前线的咽喉要道。1944年,“二十四道拐”在援华美军和中国工程师及当地民众的配合下,改造、加固,成为“史迪威公路”惟一的形象标识而彪炳史册。
邹岳生正是这条公路的设计师。
2009年,邹岳生的嫡侄邹人倜第一次站在美军当年拍下“二十四道拐”珍贵照片的地点,也是抗战学者戈叔亚几十年后爬上的令他激动不已的制高点―晴隆山巅。眼前的“二十四道拐”气势磅礴,逶迤曲折,让年逾古稀的邹人倜震撼不已。
“大伯父生前很少回忆这段历史,但每次重走‘二十四道拐’,我都能感受到他当初的巧思和修筑的艰难。”邹人倜说。
1945年3月26日,美国通信兵第164照相连随军记者约翰?阿尔贝特从重庆去昆明途经晴隆,被“二十四道拐”的奇观吸引。两位当地住民引领着他,到对面的山顶上拍下了一幅纪实照片―在并不遥远的壁立山体上,盘旋而上的公路从山脚到山顶共有12个“S”形弯道,像蛟龙腾空,与云霄共舞,数十辆运送军用物资的卡车,沿着接二连三的弯道缓慢蛇行。该照片首次刊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的封面上,标注为“中国境内史迪威路之二十四道拐”。
照片突出山体的厚重与汽车的渺小、路面的迂回,以及峭岩的壁立,让人能体察到马达的呻吟与荒谷的静谧,感受到战争的沉重和道路的曲折!
但由于照片落款语焉不详,给后人带来了辨识的难度。
抗战胜利后很长时间,“二十四道拐”都被人误以为是在滇缅公路的云南某处。1997年,为了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云南研究二战史的专家学者和电视台记者拿着美军当年拍下的老照片寻找“二十四道拐”,走遍滇缅公路的沟沟壑壑,遍寻云南,甚至缅甸,始终找不到它的踪迹。
“二十四道拐”就像是从地球上消失了!
2001年底,云南学者戈叔亚通过互联网获悉,一本介绍当年滇缅作战写真集的编辑、日本作家森山康平说,“二十四道拐”可能在贵州。戈叔亚迅速赶到安顺,地毯式搜索“二十四道拐”的蛛丝马迹。安顺市公路管理局的一位同志告诉他:“好像在黔西南州的晴隆县。”几经辗转,戈叔亚终于从一位跑长途客车的老师傅那里得知,“从晴隆出去往昆明方向一公里处……”
2002年3月1日,戈叔亚风尘仆仆赶到晴隆。他没想到,连街上开三轮车的小伙都知道“二十四道拐”。他迫不及待地雇了一辆三轮车,终于找到了朝思暮想的“二十四道拐”。为了在同样的角度拍摄和老照片完全一样的照片,他爬到对面的山巅,定格了又一幅历史性的照片!
“消失”五十七年的“二十四道拐”,被戈叔亚花了八年时间终于重新找到。《羊城晚报》首家披露《世界闻名的二十四道拐原来在贵州》,消息很快传遍国内外。
让戈叔亚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破译的这张老照片,不仅修正了一个五十七年的谬误,也揭开了一段隐藏多年的家史。
一个家族的苦苦寻觅
2005年秋,在西安工作的邹人倜到北京出差,在王府井书店,他无意中看到由邓茜与陈亚林合著的《历史的弯道》一书,其中提到“二十四道拐”的设计者“周岳生”,他立即意识到,这一定就是自己失踪多年的大伯父邹岳生。
邹人倜当即与堂兄邹人杰(1921-2011年,邹岳生之子,原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联系,经过一家人多方查找档案和资料核实,晴隆县政府最终确认“周岳生”确系邹岳生之误,并予以更正。
邹人倜是邹岳生六弟邹峤生之子,今年已经78岁。他一直记得,伯父邹岳生一生从事公路、铁路建设,曾经主持或参与修筑了十余条公路,被誉为“公路巨子”,“文革”时不堪受辱,失踪离世。当时正值青年的邹人倜还沉浸在“文革”的热浪中。
邹人倜永远忘不掉伯父离家出走的那一幕:“1966年9月10日,大伯父离开咸阳火车站,我的二哥人侠送他时,两人抱头痛哭。可我当时在日记里写着,‘我们要跟着文化革命的旗手江青’。那时我已经28岁了,但似乎不如现在18岁青年的智商,所以我一直怀着十分内疚的心情。大伯父在对人世间绝望且走投无路的时候,我当时正在振臂高呼造反有理。”
几十年后,当邹人倜探寻伯父的人生轨迹,得知伯父对中国抗战做出重要贡献时,便萌生了了解伯父、走近伯父的想法。他一次次到伯父设计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行进间低手投篮教案.doc VIP
- (正式版)H-Y-T 250-2018 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测量规范(正式版).docx VIP
- “增材制造项目”—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甘肃省选拔赛—技能试卷(样题).pdf VIP
- 日照城市介绍PPT模板.pptx VIP
- DLT 5219-2023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pdf VIP
- 附睾炎护理查房.pptx VIP
- 跨学科实践“用'水透镜'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教学课件)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 华为认证ICT工程师HCIA考试(习题卷5).pdf VIP
- 招商运营专员岗位面试题及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