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儿乳糜胸1例.doc
新生儿乳糜胸1例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40-02
病例:患儿,女,21天,因少吃伴气促5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6kg,生后无窒息史。5天前出现奶量进行性减少,伴有气促,随至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T:36.7℃,P:158次/分,R:90次/分,BP:90/54mmhg,体重:4.0kg,身长:53cm,头围:35cm,胸:39cm,反应尚可,听诊心律齐,未及明显杂音,心音减弱,胸廓饱满,可见三凹征,呼吸促,左肺呼吸音低,叩诊浊音,右肺呼吸音清,未及?音,腹软,肝肋下1cm,脾肋下未及。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引出。
辅助检查:胸部正位片:肺炎征象伴左侧胸腔积液可能,胸水B超:左侧胸腔探及无回声暗区,较厚处约4.9cm。胸水乳糜试验阳性,胸水生化总蛋白39.3g/L,腺苷脱氨酶17.0U/L,胸水常规有核细胞数18250.0*10^6/L,单核细胞80.0%,多核细胞20.0%,胸水培养阴性。入院诊断:新生儿乳糜胸。
治疗:入院后禁食补液及静脉高营养,根据病情需要输注白蛋白,丙种人免疫球蛋白,血浆等,持续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每日引流量逐渐减少,至第4日,闭式引流管堵塞,予以拔管。拔管后患儿气促再次加重,至拔管第4日复查胸水B超,左侧胸腔积液(最厚处4.1cm)再次予以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并加用(思他宁)注射用生长抑素,初始计量为3.5ug/(kg?h)持续泵注,治疗第6天加量至7ug/(kg?h),每日胸腔闭式引流量见图1,思他宁治疗第11天拔除引流管,思他宁治疗第12天开放饮食,含中链甘油三酯的配方奶喂养,逐渐增加奶量,第20天思他宁用量减量为3.5ug/(kg?h),第24天停用,定期监测胸水B超,胸水量逐渐减少,后出院,门诊复诊,未再复发。
图1:思他宁使用后每日胸腔闭式引流量(ml)
讨论:
新生儿乳糜胸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胸导管或胸腔淋巴管破裂使淋巴液(乳糜液)漏入胸腔所致,临床罕见,可引起呼吸、营养和免疫障碍。其原因有:先天性、创伤性、栓塞性、自发性(原因不明占大多数)[1]。AITawil等[2]报道右侧多于左侧,但国内文献有报道左侧更常见,可能与中国人胸导管的解剖特点有关[3],本病例患儿为左侧乳糜胸。
新生儿乳糜胸无特征性表现,本病例采用X线、超声检查确定存在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抽胸水检测而确诊,符合乳糜胸诊断。
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引流乳糜、呼吸支持、补充丢失体液、胃肠外营养[4],胸腔穿刺和(或)胸腔置管引流配合治疗可治愈大多数乳糜胸,治愈率约75%[1]。饮食控制和营养支持亦是成功之关键。多数学者主张禁食,也可为脱脂奶、或含中链甘油三酯为基础的配方奶[5]。对于治疗较顽固病例应禁食、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延长,同时可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本病例患儿首次胸腔闭式引流4天,因引流管堵塞拔除后,胸腔积液再次增多,遂予再次胸腔闭式引流,禁食时间长达3周。入院第9天加用生长抑素治疗。
生长抑素用于新生儿乳糜胸的治疗安全、有效已有报道[6-8],其可减少肝脏、内脏血流,淋巴液产生减少,抑制胃肠运动,使乳糜液吸收减少,从而使流经胸导管的乳糜液减少,缩短病程。但Das等[9]Cochrane研究发现关于奥曲肽研究尚无随机对照试验。报道的20例新生儿乳糜胸有19例用了奥曲肽(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14例有效,4例无效,1例不确定,开始用药时间、剂量、疗程和次数变化很大,有胃肠道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短暂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不良反应被报道。因此需要进一步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评估其在新生儿乳糜胸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病例中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后未见上述所提示良反应,临床疗效明确。
参考文献:
[1] 许植之,金汉珍,黄德珉,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射2004;449-451
[2] AI Tawil K,Amied G,AI Hathal M,etal.Congenitalchlothorax.Am J Perinatol,2000,17:121-127
[3] 朱晓东.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J].临床儿科杂志,1997,15:206-208
[4] 黄玫.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5例(附文献复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388-389
[5] CarayBE.Neonatalchyhylothorax.Neonatalnetwork J Neonat ,2001,20:53 -55
[6] Bulbul A,OkanF,NuhogluA.Idiopathic congenital chyloth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