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人日记里的气象秘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古人日记里的气象秘密

探究古人日记里的气象秘密   当前全球环境变化是一个具有世界战略意义的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变暖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国家政府问建立一系列的磋商机制,召开会议制订公约,例如《里约热内卢地球公约》、多哈会议等。为了预测未来气候的冷暖趋势,需要充分掌握气候的自然变化过程。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目前手段有两种:一是数学模拟,二是历史类比。第二种方法就必须建立在历史气候的研究上,利用历史文献研究古气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历史文献种类繁多,其中古人日记有独特的优势,古人日记反映了作者每天的日常生活,日记开头通常记载当天的天气。通过一篇篇的日记天气记载,可以向读者们展现出一幅生动而连续的天气变化图谱。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留存卜来丰富而多样的各类古籍。其中,古人写日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日记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明清之后更为流行。翻看古人的日记,不难发现其中记录着大量天气、物候、气候等信息,内容之丰富,信息之众多,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古代气象数据库。通过搜集古人日记中的气象信息,可以恢复出历史上气候的冷暖、干湿,从而更加具体地了解古人们的生活环境   日记所记录的天气信息一分详细和具体,有着不同于其他历史文献(如正史、档案、地方志等的优势。由于日记的记录仅源于作者自身的喜好,无须考虑其他利益,因此天气记录的真实性较高;另外,由于日记的作者基本逐日进行记载,因此它的时问分辨率较高。不过,日记作为恢复古气候的资料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日记记载的时问相对较短,一般短则一年,长则几}一年;日记也常常存在着缺漏记现象,古人毕竟不是天气观测员;如果作者所处地发生变化,那么日记所记载的地点也将不确定,因此对特定地区的古代气候研究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是通过扬长避短的选取有用信息,依旧可以系统客观地探究古代气候状况,挖取古人日记中有关气象的秘密。   如何知晓历史气候昵?就要从历史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何为有用信息?卜面来细细分析:明末冯梦祯的《快雪堂日记》有记载“J一亥年六月}一九日((1587年7月24日),夜坐星卜,奇云如绮,倏忽万状,自六月来,此二日为最热,手探器物如火,汗流夹席”,此条信息中“夜坐星卜,奇云如绮,,是天气情况记录,通过这段语句可以了解当时天气应当晴朗,可以观察到星星和银河;“此二日为最热,手探器物如火,汗流夹席”是冷暖感应记录,这条记录反映1587年7月23日和24日是那年夏天天气最为炎热的两天。另一条信息记载“戊子年二月l一三日(1588年3月9日),泛湖至毛家埠,步行,一路有梅花甚佳”,此条信息中“一路有梅花甚佳,,属于物候记录,可知当时梅花盛开,通过与现今梅花盛开日期对比,可以佐证当年冬天来临的早晚及冷暖礼,仔细整理分析日记记载中的信息,可以挖掘到各种有关气象的小细节,通过这些细节的收集,便可大致推断出古人那时的气候状况。如何进行气候状况的重建,科学家们又运用了多种方法,卜面就以《翁同渐日记》为例进行说明。许多学者对这本日记进行了研究,并以此日记的气象信息恢复了当时的温度、降水、沙尘天气等。   翁同渐,江苏常熟人,字叔平、瓶生,号声甫,晚号松禅、瓶庵居士,大学士翁心存之子。晚清具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同治四年01865),翁同渐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光绪元年又奉旨在毓庆宫行走,授读光绪帝,前后长达二一余年。翁同渐学识渊博,除了正常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必读课外,还特意安排了许多中外史地、科技和早期改良主义著作,新学旧学兼顾,中学西学结合,循循善诱,引导光绪帝关心现实政治,忧国忧民,留意中外大势,清除积弊,弃陈规旧律,勇敢创新,有所作为,开创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翁同渐把他经世致用的思想渗透在政治、教育活动中,对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堪称近代教育的第一导师}n。后因戊戌政变卷入“帝党”与“后党”的政治斗争而被慈禧罢官归里。翁同渐著有《瓶庐之诗文稿》,并且留有一本日记-《翁同渐日记》,现代科学家以此日记为主要资料,开始探寻一百多年前的气候是什么样子。   《翁同渐日记》始于1858年7月31日,卜于1904年6月27日,详细记载了作者每天对环境冷暖和天气现象的感知。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翁同渐日记》中的气象信息进行了深度挖掘,借助一定的方法,将文字记载转换为可与现代观测资料对比的气候信息,从而向大家展现了19世纪前后的气候状况,翁同渐在日记中记载了每日自己对环境冷暖的感知,例如” (1872年8月14日)忽雨忽晴,如入炊笼中,郁蒸特甚,(1874年12月27日)晴朗,风定而寒特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