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同课异构课件:第22课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1.ppt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同课异构课件:第22课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同课异构课件:第22课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1

1.3 各种类型的封面举例 第22课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 你是否听过“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它鼓舞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你知道《巴黎圣母院》吗?很多人虽然不一定了解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艺术价值,却清楚那位丑陋但善良的敲钟人以及巴黎圣母院中发生的一段故事。上面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分别出自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和法国作家雨果的笔下。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坛群星璀璨、巨著纷呈,推动世界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浪漫主义文学 1、社会背景 第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乱,动乱不已。 第二,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主要特点 第一,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法国: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 英国: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 拜伦《唐璜》 济慈 德意志: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雨 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1885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巴黎圣母院》以一四八二年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以吉普赛姑娘拉·爱斯美拉达与年轻英俊的卫队长、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以及畸形、丑陋的敲钟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热情呕歌了吉普赛姑娘与敲钟人高贵的人性,深刻鞭挞了卫队长与副主教的虚伪与卑下。 它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悲惨世界》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悲惨遭遇和苦难生活使苦役犯冉阿让仇视社会,冥顽不化。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使他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隐姓埋名,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受人敬重的市长。后身份被人揭穿,重新人狱。为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珂赛特,他从狱中逃脱。将珂赛特抚养长大成人后,为了珂赛特的幸福,他又再一次地牺牲了自己,冒险救出了珂赛特的爱人,并在他们完婚后悄然隐退,在孤独中死去。作品以敏锐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丑恶。更多地宣扬的是仁慈和宽恕、博爱和感化。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人性的光辉。 维克多·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雪莱,英国诗人,他的诗中充满了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除了所写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年,雪莱还写了最著名的诗篇《西风颂》等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其中,《西风颂》也是雪莱的代表作。 雪莱的《西风颂》节选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节选 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象丰富 浪漫主义的抒情诗 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 2、特点 ①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②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对现存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实际运用时间相当早远,但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作为一个名称提出来,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888年4月初致玛.哈克奈斯信》)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是与浪漫主义并驾齐驱的两大思潮,①注重事实或现实;②不受理想主义、臆测或感伤主义影响的客观过程;③客观地而不凭感情地去处理思想和行动,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3、代表及作品 法国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