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走出的拇指作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田间走出的拇指作家.doc

从田间走出的拇指作家   马慧娟戴上了那条粉色的头巾。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灯光下,这种颜色其实并不太衬她的肤色。但在喜欢面前,搭不搭,显然不那么重要。   此时,乐嘉正在拿她的丈夫―那个皮肤比老婆更黑的瓦匠打趣,“你老婆现在出了名,以后还要出书,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她,所以你得好好表现啊。”瓦匠嘴拙,只是跟着妻子一起憨憨地笑。   这真像做梦,但梦已成真。农妇,瓦匠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繁重的家务和晨耕暮归的劳作……闭塞的生活里,马慧娟按坏了7部直板手机,向外面的世界输出了四十多万最真实的文字。然后它们变成了印刷品,变成让丈夫和母亲闭嘴的稿酬,变成让红寺堡人目瞪口呆的七彩祥云,载着她从宁夏荒漠边的小镇飞上北京的大舞台。   挨过的骂比读的书多   如果问红寺堡人“文学”是什么,他们日日所见的荒漠和黄土高坡如望不到尽头的墙,封住了所有人的想象力:那东西能填饱肚子能带来钱吗?   除了马慧娟。   她一度觉得自己分裂成了两半。一半随大流:念书时,她成绩优秀,但只限于文科,这让她没考上高中,只得辍学,然后在二十岁时嫁给村里的瓦匠,和所有西北妇女一样,日出耕作,日落而息,农闲时外出打零工。但另一半始终在挣扎。“我没法融入那样的生活。”那样的生活,是女人们于没事时穿着拖鞋,嗑着瓜子,三五成群在树荫下说家长里短,开粗俗露骨的玩笑。为了不让自己太另类,马慧娟也会出现在这样的场所里,但沉默在她与众人间立起一堵墙。   我想看书,想写字。她听见自己的内心说。   书和笔在红寺堡都是稀罕物,因为没有什么用。离开学校后的十几年,她再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小说。那十几年里,她唯一一次接触到“大量文字”,是有一回表哥订的报纸积攒下来没地方放,被母亲要去糊墙。马慧娟欣喜若狂地偷拿了一小摞,跑回家如醉如痴地阅读起来,不可自拔。   瓦匠丈夫起初只是嘲笑,“这些故事你也相信?”后来他开始烦躁和愤怒,自己明明表达出对她看报的不喜欢,她却听不进去。再后来母亲知道了,找上门训斥她:“一个农村女人,不好好操心娃娃,不收拾家里,一天到晚头埋在报纸里有什么用?”   女人不该对知识和外面的世界有渴望,执迷于看报的马慧娟成了红寺堡镇的异类、一个怀揣梦想的贼:为了不再被丈夫和母亲骂,她趁他们不在家时去娘家偷那些报纸看,看完再偷偷送回去。   通往外面的世界   2008年,手机开始向乡村普及,当女人们成为挣钱的主力军,封闭的红寺堡被凿出第一个洞。   马慧娟用打工积攒的三百块钱买了第一部手机,成为村里第一位拥有手机的女人。早已与外面接触过的年轻人告诉她:用手机可以下载电子书看,用手机上网还能接触各种资讯。   她的眼睛一下亮起来。宰牲节前,在外打工的侄子回家,用蓝牙给她传了两部电子书―《中国神秘事件录》和《历代宫廷秘史》。用手机看书隐蔽又方便,厕所、厨房、田间、路上……哪里都能看。后来她干脆“抢”了外甥女能上网的手机搜了许多小说,心疼流量的外甥女被迫教会她上网,并给她注册了QQ账号“溪风”。   马慧娟的视野终于脱离了灰色的生活。虽然能看的多是网络小说,但重读文字仍旧让她感到生活变得有动力、有希望了。那些曾在脑子里盘桓许久的文字,也终于找到了出口。   QQ空间可以写文字,但最多只能写120个字,这历练了她行文简练干净的能力。生活里有取之不尽的素材,琐碎的农村生活,在外打工的辛苦,心情的时好时坏,以及罗山脚下百姓的悲喜,都变成了文字。   她没想到这样的絮语竟会吸引人。那天,外出打零工的马慧娟因为又想家了,忍不住在空间里写下这样的文字:“昨夜梦里回黑眼湾,站在瓦窑坡上远远看着阳山洼。草木没有发芽,漫山的桃花却在竞相开放,一片粉红的艳丽。心里的感动和欢喜满满地溢出来,只是桃花明明近在眼前,却又遥远得不可触摸。一时惊醒,窗外夜风依旧呜咽。家乡很好,为什么我们要离开呢?”   第二天,她意外看到一段留言:“你的文风一如你本人,纯真朴实,本色自然,不加修饰,让人读起不忍放下。仿佛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家长里短,但经你妙笔生花地娓娓道来,生活中的苦痛喜怒也是温暖感人的。”   再之后,踩她空间的网友越来越多,但生活在城市里的读者们穷尽想象也勾勒不出马慧娟真实的生活。他们不会想到那些文字里描述的诗意和美好,其原型是日日刮黄沙、灰扑扑又黑黝黝的荒漠小镇。   反对你的和支持你的   反对你梦想的是你身边的人时,怎么办?   当劳作休息时,马慧娟悄悄蹲在一处,按着她过时已久的破手机。马慧娟总在手机上鼓捣些什么?村民们好奇地打探。当年因痴迷读报,马慧娟一度成为别人的谈资,如今再遇到相似情形,她不好意思,更有些警惕:“有些事怕忘了,用手机记下来。”   “恍然大悟”的村民很快对她的举动失去兴趣。   丈夫也产生过怀疑:有什么事得天天对着手机呢?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