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过小孤山大孤山 ———————————————————————— □陆 游 二、一词多义 四、特殊句式 (1)①此山当是其一也 ②信造化之尤物也 ③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以上句子是____________。 (2)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以上句子是____________。 (3)①及抛江过其下 ②复以小艇游庙中 ③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以上句子是________。 (4)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以上句子是____________。 一、作家剪影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奸臣秦桧而被除名。 孝宗时,被赐予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府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歌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二、资料存盘 《入蜀记》中的小孤山与大孤山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 大孤山 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大孤山是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小岛,它高出水面约90米,周长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绝壁,竦立湖中。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明代建有普陀寺、宝塔、天后宫和梳妆台等建筑。自宋到清,大孤山文人估客荟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桨声灯影,喧闹若市,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现在已成为鄱阳湖旅游线上一个重要景点。 三、意旨探微 这是一则日记,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孤山、大孤山一带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志在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情思。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游记,作者依次记叙了哪些主要景点?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思路】 这篇散文,作者依看到的景色逐渐展开,顺次写烽火矶、孤石、澎浪矶、小孤山、大孤山。重点写峭拔秀丽的小孤山。写大孤山,则突出它四周江水的浩渺无际,重点写湖口分开的两江水浑浊与清澈的不同。 2.文章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又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的? 【参考思路】 文章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由远及近的顺序。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运用的是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他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之上矣”。 3.本文写了许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串联在一起的? 【参考思路】 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给人一种凌乱之感。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①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②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长江山水图。 ③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外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夏晴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1.引用典故,化用诗文 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和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衬,更为引人入胜。 2.妙用对比,特征鲜明 主要是小孤山与大孤山的对比。通过对比,使所写景物的特征更为鲜明,如“大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