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欺骗取证”的正当性及限制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之管见.pdf
·主题研讨 · 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 1期
论 “欺骗取证的正当性及限制适用
— — 我国((开1事诉讼法 修改之管见
何家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在古代的断案智慧和现代的审讯策略中都包含着带有欺骗性质的取证方法。
适度的欺骗取证具有正当性,因为其 目的是正确的,其方法是适当的。我国现行((丹l】事诉
讼法 第43条的相关规定不尽合理,应该进行修正。这个问题背后所隐含的是刑事司法
的价值定位 。
关键词:取证;欺骗;正当性;刑事诉讼法
中图分类号:D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512(2012)01-0020-06
所谓 “欺骗”,一般是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之 “欺骗取
证”,主要是指侦查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查明或证明案件事实而采用带有欺骗性质的
方法获取证据。其中,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能否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
方法去获取证据,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毋庸讳言,诚信缺失是当下中国一个非常严重的社
会问题。笔者也曾呼吁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确立公平诚信原则。但是,呼唤诚信并不等于要
求侦查人员必须在讯问中百分之百地实话实说,因为在讯问时采取适度欺骗的方法是必
要的,也是正当的。
一
、 “欺骗取证”是一种断案智慧
查明案件事实是司法裁判的基础,也是司法裁判的难点。无论是在刑事案件中还是在
民事纠纷中,知悉案件事实的当事人往往基于利益考量而不愿实话实说,而司法裁判者往
往又需要依据当事人的陈述去查明事实真相,因此审讯问案便成为数千年来司法活动的
一 项基本内容。在以被告人 口供为 “证据之王”的历史时期,司法裁判者对口供的依赖便导
致了各种刑讯方法的诞生。不过,即使在古代,许多司法官员也努力探索科学的审讯问案
方法,如我国春秋时代的“以五声听狱讼’,方法 和汉代的辗转推问侧面迂回的“钩距 ”问案
法 。。此外,一些优秀的司法裁判者还善于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设置 “骗局”,智慧断案。中
国宋代的“摸钟辨盗”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宋朝年间,建9、I1浦城县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个
大户人家失窃,丢失金银财宝若干。官府虽然找到一些嫌疑人,但几经讯问,就是不能定
作者简介:何家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证据学研究所所长。
20
案。后来,新县官陈述古上任,决心查破此案。他得知该县后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口大钟,
当地人视为神灵。于是,他让衙:役把那口大钟请到官府,放在后院,用幔布做成一个大帐篷,围
在上面。然后,他升堂问案,把那些嫌疑人都带到后院。他说,这口大钟能够辨识盗贼。疑犯用
手摸钟 ,如是盗贼,那钟就会发出鸣响;如不是盗贼,那钟就会保持沉默。说罢,他带人在大钟
前举行了庄重的祈祷仪式,然后让嫌疑人依次走进帏帐,用手摸钟。帐内光线昏暗,且无人监
视。众嫌犯一一入帐摸钟,然后出来,但那大钟一直未响。旁观者议论纷纷,县官便令衙役查验
每个疑犯的手掌。只见众人手掌皆黑,唯有一人手掌不黑。县官一拍惊堂木,喝道:“你这盗贼,
还不从实招来 !”原来,县官让人暗中在大钟上涂了墨,而那个入帐后不敢用手摸钟因此手上
无墨的人定是盗贼。经过审讯,那人果然交代 了作案经过,并带衙役起获了盗窃所得之赃物。。
外国也有智慧断案的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所罗门王的 “智断亲子案”。在公元前
960年至930年间,以色列国王所罗门他的博大智慧征服了国人的心。他不仅善于治国,而且
善于断案。据说,两个女子因争夺一个婴儿而诉至所罗门王,两人都信誓旦旦地声称 自己是婴
儿的母亲且互相谩骂。所罗门王便让人拿来一把利剑,下令把孩子劈成两半,给每个女子一
半。听后,一个女子平静地说:“我们谁也别想得到孩子,劈吧。”另一个女子却惊恐地说:“噢,
我的主人,把这个活着的孩子给她吧,不要弄死他。”于是,所罗门王便把孩子判给了后者,因
为那个不愿意让孩子死亡的女人才是真正的母亲 。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裁判者都使用带有欺骗性质的方法获取了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
据。在 “摸钟辨盗”一案中,陈述古县官假借人们对 “神钟”的信奉,编造了“神钟能够识别盗贼”
的谎言,从而使罪犯不敢用手摸钟,获取了其手上无墨的证据并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两大法系与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不起诉制度的立法比较——兼论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完善.pdf
- 两大法系中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pdf
- 两大法系形成理念之差异——以两大法系的民法存在形式为视角.pdf
- 两大法系法官侦查监督权之比较.pdf
- 两岸民事诉讼法——关于上诉制度之比较研究.pdf
- 两岸缓刑制度的新发展与比较借鉴——以缓刑制度的刑法价值为视角.pdf
- 两极化刑事政策导向下的刑法修订——简评2005年最新修订的台湾刑法典.pdf
- 两类犯罪参与体系理论比较研究——兼评我国刑法的犯罪参与体系.pdf
- 两难困境中的无奈选择:评中国首例“Bolar例外”判例中的法律适用问题.pdf
- 临床试验受试者知情同意权的民法意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