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如何抑制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思考.pdf
第七.■全啊元形费产疆论向f曩}萄—开讨●|.锻”≮j‘
对如何抑制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思考
江苏省阜宁县财政局 周乔亮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的现象,越来越成为改革前进道路上
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摆脱当前困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尽快恢复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是当务
之急。国有企业改制是摆脱当前困境的有效方法。因此,近年来,许许多多国有企业都相继轰轰烈
烈地实行了改制。但由于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经验和教训可供参考和借鉴,保障
国有企业改制健康运转的相关法律、法规都还很不健全,国有企业的改制就在眼前一片漆黑的情况
之下,摸索着前进了。致使不法之徒利用现行法律、法规的漏洞和国有企业制度与管理方面存在的
弊端,大肆地吞噬国有无形资产,导致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据有关人士的专业分析报
告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搞国有企业改制试点以来,全国每天流失的国有无形资产数额就达十几
个亿,且呈现逐年大幅度增长势头。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末,全国平均每天流失的国有无形资产
约为0.3亿元,到了90年代则提高到0.5亿左右,进入21世纪之后,流失速度更快,有时一天就
达几千万元,令人触目惊心。国有无形资产为什么流失得如此迅猛?它是通过什么途径流失的?通
过统计调查与分析发现,虽然国有无形资产流失花样不断翻新,但还是有规律可寻的,笔者粗略地
归纳一下,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途径不外乎以下几种:
‘
一、投机分子利用改制的契机将国有无形资产“缩水一
在企业盲目推行改制的过程中,由于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存在着许多的漏洞,
给投机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他们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将企业的国有无形资产最大限度地“缩水。l、
在企业资产估价时,只将企业创建之初的资本作为国有资本,而将后来的资本积累全部界定为集体
资本。2、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材料、库存商品等低价评估,无形资产不计价。3、在改制时将公有
资产按比例配股奉送给股东,在企业分红时使用同股不同酬的方法,使国有股份少分利润,或不分
利润。4、在改制企业合并、分立、破产、终止等情况发生时,不按照国家规定清算,将企业的债务、
亏损等全部由国家承担。
二、企业管理方面的缺陷和漏洞导致国有无形资产流失
1、企业的领导和高层管理人员,利用企业管理方面的缺陷,将企业的资金假借对外投资的名义
转出,或随意外借,或无偿为私营企业提供担保,谋取私利,导致企业出现大量呆账、坏账。2、企
业在产权界定时故意犯错,资产统计时有意少计、漏计国有无形资产,收取对外收益时有意少收或
不收国有收益的部分。3、在国有无形资产遭受不法侵害时,主动放弃起诉权或抗辩权。
三、不法分子疯狂窃取
l、利用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等方法成立“皮包”公司后,与国有企业合资或合作,窃取国有企
业应得利益;2、运用互惠互利方式与评估机构合谋。低估国有无形资产价值后收购;3、滥用权力
违规处置或非正常低价恶意拍卖国有无形资产;4、暗箱操作,内外勾结,合谋窃取国有无形资产。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如何抑制国有无形资产流失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国有企业改制行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证行为规范的
准绳。正是由于缺乏这个准绳,才导致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出现混乱。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责权不
明确,国有无形资产代位求偿问题无法解决,导致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推委,造成国有无形资产
失去监控,给投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修订出确
第171页
第七肩全豳无形资产理论号实务研讨会论文集
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行为刻不容缓。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尽快
妥善解决国有无形资产代位求偿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阻止国有无形资产继续流失。
二、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混乱的主要原因是盲目导致,
所以,成立专门机构来指导工作十分必要。这个专门机构可以结合过去的管理经验,从计委、经委、
财政、审计、监察、国土、劳动、税务、银行、公、检、法等多个部门抽调人员,联合组建一个机
构,成立一套完整的班子,下设综合管理、资产清理、劳动关系转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