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0《诗词五首》(语文版)
30.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大意,体会诗中感情。
3.写作训练,片断练习。
教学重点:
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观刈麦》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观刈麦》,“刈”是“割”的意思。白居易看敢麦子都看到
了什么呢?又想到了什么呢?(板书课题,作者)
1
简介作者: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
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
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收集为《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
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
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
神。
二、学生自学,初步感知。
1.请二至三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正音。
刈 荷箪 童稚 饷田 灼 秉 穗 吏禄
2.出示思考题,学生读书。
(1)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
月人倍忙”,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
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
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2)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
“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
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因为这是“虎口夺粮”,
时间必须抓紧呀!“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
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劳动和农民却不知热,他们
珍惜这劳动的时光。作者真实的写出了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这种特定环境中的
变态心理。
(3)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税”)
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
2
一个“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今日的拾麦
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强烈的讽刺意味
尽在不言之中。作者在深深的自责,暗自惭愧。由农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想
到高官的舒适生活。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
三、学生再读课文,当堂背诵。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中,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把农民的生活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
做了对比,就是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可谓用心良苦。想想我们伸
张在新中国,红旗下,党中央国务院,在三减轻农们的负担,我们这些农家的孩
子没有理由不去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好好学习。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赤壁》《过零丁洋》《赤壁》
一、导入新课: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军百万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
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争的风云人物。
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
二、指名朗读《赤壁》,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三、思考探究:
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赤壁》的内容。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
句子,归纳内容。
3
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
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
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
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
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
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
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
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7月调研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
- (河北)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7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河北)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中政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河北)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中政治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河北)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中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河北)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数学《圆的方程》学案1.doc
- (河北)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中政治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河北)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数学《双曲线标准方程及其性质》学案.doc
- (河北)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数学《圆的方程》学案2.doc
- (河北)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学案.doc
- (重庆)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别了,“不列颠尼亚”》(语文版).doc
- (重庆)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纪念白求恩》(语文版).doc
- (重庆)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语文版).doc
- (重庆)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一)(语文版).doc
- (重庆)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三)(语文版).doc
- (重庆)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二)(语文版).doc
- (重庆)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七)(语文版).doc
- (重庆)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六)(语文版).doc
- (重庆)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写作(四)(语文版).doc
- (重庆)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口语交际(七)(语文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