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pdf

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 邓 晓芒 众所周知,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最高阶段是艺术、宗教和哲学,在他那里,艺术在走向宗教的 过程中衰亡下去了,宗教虽然在被哲学所超越时反过来使哲学成为了“理性宗教”,但实际上也 落在了哲学后面,哲学(实际上是黑格尔自己的哲学)成为了最终的绝对真理。用马克思的话 来说,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最后环节就是“在自身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地旋转”,是“在自身内部 转圈子的抽象活动”①。显然,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一员的青年马克思很早就意识到黑格尔哲学 的这一封闭性,并试图寻找突破点和出路,酝酿着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超越,也即对一般哲学 的超越。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 129、131页. · 24 · 马克思对一般哲学的超越经过 了三个阶段 。 一 、 博士论文时期 (1839-1841年 ) 《学术月刊》 鞠细 马克思在青年黑格尔派时期就已经表现出对黑格尔哲学的极强的反叛性和批判性。他的 博士论文研究的是有关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原子论)的差异问题,这一选题本身 已体现出对黑格尔无所不包的体系的超越。一般来说,黑格尔对伊壁鸠鲁的评价很低,在其 《哲学史讲演录》中竟认为“他的学说并没有超出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的范围”①。即使对伊壁 鸠鲁的独特的原子“偏斜”学说,黑格尔也不屑一顾,说它只是“一种极端任意的虚构”,“造成一 种只是表面的、对于原子来说并不是本质的统一”,它使得“一切产生都是偶然的结合”;还说他 的自然哲学中的个别性思想“本身很可怜,是一种各式各样的观念的无思想的混合,因此完全 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思想”0。从这一角度来看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黑格尔 的强烈批判 精神便突现出来了。马克思称赞伊壁鸠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⑦,因为他从感性的 立场坚持了(个别的)“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自由”④。通常人们把伊壁鸠鲁看作“仅仅是德谟 克里特的一个剽窃者”0(也许是“为尊者讳”的缘故 ,他没有提黑格尔的名字 ,而只举 出莱布尼 茨作为这种意见的代表),马克思却从“对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等同 起来所引起的困难”人手,论证了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超出德谟克里特原子论的重要的特 殊意义,即只有偏斜运动才真正“表述了原子的真实的灵魂、抽象个体性的概念”,这是“贯穿于 整个伊壁鸠鲁哲学”的一条超出决定论的解放原则⑥,所以“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就改变了 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的结构”⑦。其实我们也可以说,马克思本人正是试图借重伊壁鸠鲁的原 子偏斜所表达的个别自我意识的自由,来打破黑格尔绝对精神王国的整个内部结构,冲出决定 论的樊笼,展开哲学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或者说,让自由的哲学到现实世界中去干一番事 业 。 的确,马克思所揭示出来的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内在矛盾正是原子偏斜原则与客观存在 (自然界)的矛盾,或者说,是“原子概念中本质与存在的矛盾”@(因为客观 自然界也是由原子 构成的)。当“抽象的、个别的自我意识”被设定为“绝对原则”时,它就与外部世界处于誓不两 立的对抗和矛盾中,而不能容许 自己被吸收进客观世界、成为“抽象的、普遍的自我意识”(像黑 格尔体系中那样);然而,抽象的个别自我意识如果要摆脱其抽象性,成为具体的、实在的,它就 也不能像伊壁鸠鲁那样仅仅停留在主观孤立的、自我封闭或者说“在 自身中反映自身”的宁静 之中,而必须把 自己在现实的客观世界中实现出来;但“凡是伊壁鸠鲁的原理将得到实现的地 方,则这个原理对于他便不再具有实在性了”@,反过来说,只有个别 自我意识丧失 自己的实在 性而能动地投身于改造现实世界的活动,它才能把自己实现出来;个别 自我意识在其现实性上 是一条自我否定的原则。 这正是青年马克思对哲学的理解。正如他在博士论文的注释中说的:“当哲学作为意志反 对现象世界的时候,体系便被降低为一个抽象的整体??哲学体系同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反 映的关系。哲学体系为实现自己的愿望所鼓舞,其余方面就进入了紧张的关系。它的内在的 自我满足及关门主义被打破了。那本来是内在的光的东西,就变成为转向外部的吞噬性的火 焰。于是就得出这样的结果: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哲学的实现同时也就是 ①②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3卷,贺麟 、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第 6O、63—65页。 ④④⑤⑥⑦⑧⑨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卷,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第 242、241、197、214、217、223、241、258页。 · 25 · 学 |! 印船孝 它的丧失,哲学在其外部所反对的东西就是它 自己内在的缺陷”@。但这时实现这一转化的还 只不过是“个别自我意识”,就连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也被归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