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阴阳辩证法与中医哲学刍议.pdf
l92 哲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O5总第213期
阴阳辩证法与中医哲学刍议
程雅君
[摘要]中医哲学辩证法的核心是阴阳学说。《易传》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宇宙生命阴阳辩证法的专著。 阴阳辩证法构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先秦医学阴阳观有:对立统一,交感相错;互根互用,胜 ; 复转化;动静升降,消长平衡。阴阳辩证法对中医的渗透体现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临床各科等 : 很多方面。对中医阴阳辩证法理解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高度。 i [关键词]中医哲学;阴阳学说;自然辩证法;基础研究 j i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4—3926(20o9)O5—O192—05 j
作者简介:程雅君(1972~)。医学博士,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 究员。研究方向:中医哲学。四川 成都 6loo64
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最初是在宗教 神学的体系下萌芽发生的。中国哲学辩证法的萌 芽以“阴阳”为标志,它也是中医哲学辩证法的核 心内容。要说明的是,阴阳学说也有唯物主义因 素,但主要是辩证法思想;五行其实也有辩证法因 素,但主要是唯物主义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体现 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但本文只从辩证法的角 度阐释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的渗透。
一 、阴阳学说与朴素辩证法
“阴”字和“阳”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 《说文解字》解释其字义:“(阴,)暗也。水之南, 山之北也,从阜,会声。?‘(阳,)高明也,从阜,易 声。”这里的阴阳并没有哲学意思,指的是背阳和 向阳的地方。《易经》是中国朴素辩证法萌芽时期 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阴 阳”的概念,但“阴阳”的辩证法观念却以符号的形 式出现了。现存《周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 所谓《经》,记录了六十四卦的卦象和周人 卜筮的 部分卦辞和爻辞;另一部分是所谓《传》,记载后人 对卦爻辞的各种解释和理论上的发挥。《易经》中 已经包含了某些关于“对立”和“物极必反”的朴 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如八卦是由阴(一一)、阳 (一)两爻组成,而阴、阳两爻是作为两个最基本的 “对立”势力来看待的。又如六十四卦实际上是 32组对立卦,“乾”与“坤”、“泰”与“否”、“剥”与 “复”、“损”与“益”等都是对待、对立的概念范畴。 此外,《易经》还包含着一些由低向高的变化发展 思想。以乾卦为例,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 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 日乾乾,夕惕若。
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 天,利见大人”,说明了事物由低至高的发展变化 过程。然而到了上九,爻辞则是:“亢龙有悔。”这 反映了“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这一切都是 《易经》“矛盾”观念的认识论源泉,也是中国哲学 “阴阳”范畴正式提出的先导。 春秋时期,一些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也表 露出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因素,其中以晏婴 与齐景公(公元前 547一公元前 490年)的一段论 述颇富哲理: 和如羹焉,水火酰醢盐梅 以烹鱼肉,焊之以 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 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 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 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 诗日: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黢嘏无言,时靡有争。 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 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 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 平德和。故诗 日:德音不暇,今据不然。君所谓 可,据亦日可;君所谓否,据亦日否;若以水济水, 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 也”(《春秋左传属事卷十三 ·襄公灭纪》)。 晏婴以烹饪、音乐为例说明了“和”之“可”、 “同”之“否”相济相成的道理,其中的朴素辩证法 思想显而易见。又如史墨与赵简子的一段论述: 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故天有三辰,地 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 皆有贰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o9/05总第213期 奉刊月址:tl,l . ∞. l93
然。(《春秋左传属事卷九 ·三桓弱公室》) 此“有陪贰”,“各有妃耦”即包含对立双方的 意思。“社稷无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则说明 了事物不是固定不变,可以发生转化的朴素辩证 法思想。 “阴阳”作为哲学范畴,在现存古籍中,首见于 《国语》。《国语 ·周语上》云:“阴阳分布,震雷出 滞”,注日:“阴阳分布,日夜同也,滞蛰虫也。明堂 月令日: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成动,启户始 出。”又云:“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