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老事儿之小人儿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同老事儿之小人儿书.doc

胡同老事儿之小人儿书   小人儿书,也就是连环画,因为书里画的都是“小人儿”,所以北京人管它叫小人儿书。其实,所谓“小人儿”就是画,所以,上海人直接把它叫“图画书”。      当然,北京人叫小人儿书,还有另外的意思,即书是给小人儿看的。小人儿就是小孩儿。正因为如此,广东和广西人干脆把它叫作“公仔书”,仔,就是小孩儿;湖北人则叫它“伢伢书”,伢,也是小孩儿,显然这种认同感是一致的。浙江人看重它的普及性,戏称它是“菩萨书”。   众所周知,小人儿书的学名叫连环画。“连环画”这种叫法,最早出现在1925年。当时,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古典文学《西游记》等画册,在书的广告宣传上,印有:“连环画是世界书局所首创”。这套画册发行量很大,它这一“首创”,还真叫开了。从此,小人儿书就开始叫连环画了,但北京人还很难改口,依然叫它小人儿书。   对于小人儿书,我想50岁以上的人都会留有深刻的印象,因为这茬人的孩提时代,主要读物就是小人儿书。   那会儿,我们这些学龄前儿童,管大人看的书,叫“字书”。在念初中之前,孩子看“字书”有些字不认识,内容也深奥,所以以画为主的小人儿书便成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甚至还可以说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当年租小人儿书的店铺里的孩子们读起小人儿书来津津有味   我小的时候,北京的大部分家庭还没有能“出影的”,电视机还在科学家的脑子里。至于说电脑、手机,更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猫着呢。   不过,那会儿一般家庭有“出声的”,即收音机。北京人也管它叫“话匣子”。但那会儿的“话匣子”也是大人的“专利”,因为“匣子”里除了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外,几乎没有适合小孩听的内容。所以,平时能让孩子们养眼的课外读物,唯有这小人儿书了。   那会儿的小人儿书真是五花八门,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神话传说、中外名著、科普知识等等,真是应有尽有。   在我的印象里,当时的小人儿书出版的速度奇快,比如英雄王杰的事迹,刚在报纸电台宣传,小人儿书很快就出来了,前后差不了十天。   还有就是电影版的小人儿书出版得特给力。一部新电影刚刚在电影院上映,紧跟着就有电影版的小人儿书了。电影版的小人儿书刚看完,绘画版的小人儿书又出来了。干脆说吧,当时的小人儿书品种之多,简直让我们这些学龄前儿童目不暇接。   当然,最让我们这些孩子感兴趣的是中外古典文学名著。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杨家将》《说岳全传》《聊斋》《三侠五义》等等。原著比较厚,而且我们小学生对原著里的一些字也不认识,所以都是先看的小人儿书,等念的书多了,长了知识,才返回头找原著看。不知道别人,反正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我是先看了小人儿书之后才看的原著。   胡同里的孩子之所以对古典章回小说的小人儿书感兴趣,一是这类小说故事性强,内容吸引人;二是跟胡同里的孩子玩的洋画有关。   我小时候,孩子们玩的玩具很少,男孩儿最喜欢玩的是拍洋画、拍三角和弹球。三角是用烟盒叠的;洋画最早是香烟盒里装的小画片。 50年代的小人儿书保留到今天,就变成了收藏   民国以后,烟草公司出于竞争,在香烟盒里配上画片,比如《水浒》里的一百单八将,每盒烟里放一张,凑齐了可以获奖。以此来招人买某个牌子的烟。   这些画片印得很精致,于是成了孩子们的玩意儿。后来有些商家干脆直接印整版的画片,比如一百零八将印成10张。孩子们买回家自己剪成单人的再玩。   拍洋画玩法特简单:把洋画反着放在地上,用手直接拍,拍成正面就算赢。   这些洋画后来主要是古典小说里的人物,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当然,孩子们光玩还不过瘾,总想知道一些故事情节,这些故事小人儿书里都有,于是玩洋画的同时,小人儿书就成了吸引孩子们的读物。   同样的道理,这些古典小说的小人儿书也是成套的,比如《三国演义》有七八十集,孩子看了第一集,自然就想看第二集,看了前头,当然就想知道后头的事儿。好像有根线拴着你,让你不看心痒难耐。这大概就是小人儿书吸引孩子的原因。   小人儿书好看,但那会儿胡同里很多家庭的孩子不买小人儿书,这倒不是因为小人儿书的价格贵,主要是因为小人儿书的品种太多,买不过来;此外有些小人儿书卖得快,上市没几天就买不到了。   当然,当时也有的家庭买不起小人儿书。其实一本小人儿书在那会儿也就是一两毛钱。薄一点儿的,只有几分钱。但生活困难的人家,一分钱要掰两半花,打二分钱醋还得算计算计呢,怎么舍得掏钱给孩子买小人儿书?   正因为如此,当时诞生了一个行当:专门租小人儿书的“小人儿书店”。   我小的时候,这种书店在北京的胡同里遍撒芝麻盐儿(非常多),远点儿的胡同我不清楚,我小时候生活的辟才胡同周边就有五家,印象最深的是辟才胡同西口路南的那家,还有广宁伯街东口鸭子庙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