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辛弃疾与苏轼词的意象差异探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弃疾与苏轼词的意象差异探究.pdf

第 28卷 第 2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28 No.2 2014年 4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pril. 2014 ·8· 辛弃疾与苏轼词的意象差异探究 赵自环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由于存在意象而产生了词,那么词也由生发意象将之逐步升华到美的境界当中,基于艺术的 客观角度对意象进行研究,也就是对美感境界组成的一种特别重要的艺术质素的研究,如果 词的意象显得鲜明那么诗人的个性风格就会得到体现。辛弃疾与苏轼两位文学大家所著的词 在浩淼的文学历史长廊当中有着不同的意象,本文选取意象的角度,对这两位文学大家词的 意象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辛弃疾;苏轼;词;意象;差异;美感境界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4)02-0008-03 在中国的词作家当中,辛弃疾与苏轼两位文 学大家从其词所具备的风格来看,虽然存在着相 同之处,但是也有着不同的地方。总体来看,辛 弃疾是对那种浪漫主义与豪放的词风进行继承与 发扬,在此基础上,对那种更为阔大雄奇的意境 进行创作,从词风的特点来看,显得气势飞舞, 突兀生动;而苏轼则是通过自己开放坦率的胸怀, 豪迈坦荡的感情,将晚唐之后婉约的词风进行彻 底的改变,开创了豪放的新的风格。在辛弃疾与 苏轼两位文学大家的词作当中所流露出的豪情壮 志,体现了他们的词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个 性,并对不同意象进行了展现。本文基于两人经 历与性格的不同拟对两人词意象所存在的差异进 行分析。 从辛弃疾与苏轼两人的生平进行研究发现, 两人的性格和经历是不同的,因此二人在运用意 象的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苏轼由于家 境条件比较好,在幼年时期就受到比较良好的家 庭教育,年少就显露出才华,深受儒家经典济民 经世的政治思想影响,显露出比较明显的生性疏 狂特征,这可以从他的作品当中得以体现,很多 的作品当中显示出济民匡国的诚挚愿望与“致君 尧舜”的人生理想。如苏轼贬至密州的时候所作 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对此人“为报 倾城随太守”到城外打猎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 那种热闹场面进行了描写,在城里出来的一大群 的浩荡的狩猎队伍当中,重点对一位“射天狼” “亲射虎”的英雄形象进行了塑造与刻画。而苏 轼也是在这个队伍当中,即便从头发上显得“鬓 微霜”,已经步入年老的行列,可是这又怎么样 呢?苏轼还等待着未来有着这么的一天,南宋朝 廷政府将自己重新重用,发挥自己的才华。而如 果等到这个时候的到来,这就可以为广大黎民百 姓,为南宋朝廷政府将“如满月”的雕弓挽开, 指挥着宋军挥师中原大地,直捣黄龙府,将金、 蒙古这些蛮夷异族对南方的侵扰击退,使得整个 北宋朝廷的边疆能够长治久安。而后人在对苏轼 词的风格进行概括的过程当中,往往则是将其形 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是 他们却不能够全面的了解苏轼,正是通过这首《江 城子·密州出猎》,则能够更好的将苏轼以身许国、 马革裹尸还、笑傲疆场、积极用事的壮志凌云进 行展现。而这首词作,也是后人将苏轼的词作归 结为“豪放派”的最有效的解说。 从苏轼所创作词的经历来看,这一阶段则是 收稿日期:2014-02-12 作者简介:赵自环(1988- ),女,汉族,山东 梁山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 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第 2期 赵自环:辛弃疾与苏轼词的意象差异探究 ·9· 被贬到黄州的期间。当时苏轼遭到贬谪在黄州这 个地方,可是虽然被贬做官,但是并没有俸禄, 俸禄全部被罚,为解决基本的生计问题,则向当 地的知府大人在东坡上申请一块地,通过自己的 耕种,以便解决基本的柴米油盐问题。虽然这段 时间显得比较劳累,可是却给后人留下了众多诸 如《临江仙夜·归林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 声》《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传世 佳作,而苏轼在创造词的过程当中所流露出来的 那种词风也深刻的影响着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 词人。这一派的词人群体将苏轼的豪放风格与宏 壮气象进行了有效的继承与发展。 导致出现不尽相同的作品意象的最为关键的 因素是各个词人所经历的人生履历是不相同的。 辛弃疾与苏轼的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他行伍 出身,他曾经积极组织与参加过抗击金朝的农民 义军,随后抗金失败则从北方中原退回到南宋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