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州级公吏制度研究.pdf
第 44卷 第 6期 2004年 11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0I.44 No.6 NOV.2004
宋代州级公吏制度研究
苗 书 梅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
摘 要:两宋时期,地方官僚机构中朝廷命官的数量并不多,日常行政事务主要由广大吏人及公人 承办。在州府之中,地位稍高的吏人负责官物的督征与押运上缴、协助官员办理刑狱诉讼、管理账簿等 政务,并监管下等公吏。地位较低的公人奔走于各官府之间,承办各类杂务,并接送官员、掌管官库出纳 等。州级公吏人数众多,在地方行政运作中影响广泛,其权势的增长与地方政务管理的复杂化、官员任 用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等,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宋代;公人吏人;官弱吏强 中图分类号:l(244;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4)06—0101—08
宋代州(府、军、监)是地方行政区划的重要层级,它既 是财政上最完整的一级地方管辖单位,又是地方司法行政权 最完整的一级政府。州级官府的正副长官是知州、通判,其 下有文职属官幕职、诸曹官,武臣监押、都监、巡检等,及各种 场务监当官。总体上正式官员定额不是太多,协助知州处理 财务、行政、司法等政务的文臣属官一般五六员,最多不超过 九员,小州军仅置一二员,具体的文书行移、收支簿籍 、仓库 管理、狱讼的辅助事务 、官物押运等等,主要由大量公吏承 担。 宋代州府公吏名目繁多,前后多有变化 ,相关的原始记 录又不丰富和不详细,因此 ,至今尚无较为完整和深入的研 究成果问世。 《庆元条法事类》卷第五十二《公吏门 ·解试出职 ·名 例敕》称: 诸称“公人”者,谓衙前,专副,库称、掏予,杖直,狱 子,兵级之类。称“吏人”者,谓职级至贴司,行案、不行 案人并同。称“公吏”者,谓公人、吏人。 公人、吏人在两宋是众多吏役名目的概括称谓。如北宋 元祜六年(1091),从工部之言,规定:“监司及当职官员、吏 人,并州县在任官员或吏人、公人,各不得承买官估卖之物, 及请佃、承买官田宅,违者徒二年。即本州县吏人、公人,非 当职及管而请佃承买官 田宅者,各杖一百。吏人、公人仍许 人告,估田宅物价三分中给一分充赏。” ]‘卷 六一 ’ 以下拟对州级官府中公吏的设置状况 、职能及评价等进 行初步探讨。
一 、公吏的设置状况
宋代公吏的名称与中唐以前州府吏人相差甚远,据《唐
六典》卷三十及《新唐书》卷四十九下《百官四下 ·外官》载, 开元时 ,各京府 、大都督府 、中府 、下府、都护府 、上州、中州、 下州等分别配置 l34、79到63、45、27员等定额不等的府或 佐、史、帐史作为胥吏,此外尚有执刀l0余人、典狱 l8至8 人 、问事 l2至4人、白直 24至 l6人不等。胥吏总人数京府 最多达 200余员,大都督府 142员,上中下州分别为 110员、 83员 、52员。宋代州府的公吏则分别称衙前(都知兵马使至 客司、客将)、职级(都孔 目官至手分等)、散从官、人力及杂 职等等 ,这些名目主要沿用了唐末五代节度使衙中兵将武吏 的称谓。 但其职能地位已大为不同。 北宋王安石变法之前,州县公吏多从占有土地较多的主 户中轮差,同时也有不少是招募或民户 自愿投充的。熙丰以 后 ,政府出钱招募或民户 自愿投充成为公吏的主要入役方 式。据《淳熙三山志》卷十三、《嘉定赤城志》卷十七及《云麓 漫钞》卷十二的相关记载,宋代州府公吏大体上可分为四大 群体。 其一是被列为公人的衙前。又称衙吏 、衙职,或 日衙前 职员、衙前将吏等。@《嘉定赤城志》载:衙前职级自都知兵马 使至第六名教练使,共 l3阶。但据《两朝国史志 载 ,北宋 前期,在节度观察州即所谓节镇州,除设孔 目官 、勾押官、勾 覆官、押司官、前后行外,“衙前置都知兵马使,左右都押衙、 都教练使、押(衙?),左右教练使、散教练使 ,押衙 、军将。又 有中军、子城、鼓角、宴设、作院、山河等使,或不备置。又客 司置知客、副知客、军将。又通引司置行首、副行首 、通引官。 其 防 御、团 练 等 州 使 院 衙 职,悉 约 节 镇 而 差 减 焉。”[ ]‘职官 七之二’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开封府定 衙吏为三等:“左右都押衙为第一等,以五年出职;客司左右 知客、押衙为第二等,六年;通引司左右番行首为第三等,七
收稿日期:2004—08—20 作者简介:苗书梅(1963一),女,河南舞阳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01
年,并 出 职。其 职 员 不 立 等 第,有 阙,即 本 司 次 补。”[2】(职官 八之九 其不立等第的职员指都知兵马使等。徽 宗时,把衙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