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沿着猎人的足迹寻找永远的鄂伦春.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沿着猎人的足迹寻找永远的鄂伦春.doc

PAGE  PAGE 5 沿着猎人的足迹寻找永远的鄂伦春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   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呀打不尽……   ――《鄂伦春小调   犹记得初次哼唱这首《鄂伦春小调》,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在欢快的歌声中,我似乎听到了从兴安岭的大森林中传来的马蹄声,看见一位猎人骑着马在山林间穿梭驰骋的情景。   2015 年的最后几天,我和我的朋友相约在北京会合,然后搭乘每天一班的北京至加格达奇航班,前往鄂伦春拍摄冰雪伊萨仁。      加格达奇是大兴安岭的重要枢纽城市,从加格达奇机场到鄂伦春全程高速,半个小时就到了阿里河――这个小镇是鄂伦春旗政府的所在地。   鄂伦春人曾被称为“乘鹿以出入” 的“北山野人”,是一群被称之为“森林之神”的人,在禁???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北部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大森林里。   这里是中国的正北方,它被一望无际的寒温带桦树和针叶林所覆盖。漫长的冬季,冰雪连天,气温常常浮动在零下20℃到零下50℃之间,用呵气成冰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走在室外, 眉毛睫毛间就会结满一层冰霜。   连绵的兴安岭在天地间延伸,显得舒缓平坦。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恶劣的生存环境,让生于山岭者逐兽而猎,生于泽野者逐水草而居。上世纪50 年代,鄂伦春人陆续走出山林, 到90 年代全面禁止狩猎,几十年过去了,那些见证过山林生活的鄂伦春人已经越来越少,我们此行还找得着鄂伦春族人居住的原始村落吗?还找得着背着土枪带着猎犬驭马而行的老猎人吗?   鄂伦春旅游局章科长开着小车拉着我们一行人,沿着林间冰雪小路往西北方向行驶了十几分钟,一座高百米的花岗岩大山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山的半腰峭壁,有一个硕大的山洞,这就是史书上称之为“鲜卑旧墟石室”、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的景点嘎仙洞。 传说中的鄂伦春“撮罗子”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山洞,这里是古代鲜卑人的发源地。在嘎仙洞中西侧岩壁上有用汉字隶书镌刻的碑文,据考证是北魏第3 个皇帝拓跋焘于公元443 年派中书侍郎李敞来这里祭祀祖先时刻下的祝文――古鲜卑人从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出发,先是走到了山西的大同, 后来跨过黄河走到了洛阳,直至建立起强大的北魏政权。   历史如过眼烟云,如今这里已是鄂伦春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是我国唯一还被允许进山狩猎的人群。据说猎人的枪支全部存放在当地派出所里,每年只能发放一次。   在冰雪伊萨仁开幕式上,我见到了传说中的鄂伦春“撮罗子”――用松木支撑一个骨架,外面盖一些皮就可以了,夏天盖桦树皮,冬天则盖上兽皮。以前的鄂伦春人就是住在这种屋子里过着居无定所的狩猎生活。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我们就从鄂伦春自治旗政府所在的阿里河镇出发, 顺着大兴安岭西南麓的诺敏河一路前行。章科长说在100 多公里外一个叫希日特奇村的地方兴许还能找得到老猎人。   在去往希日特奇村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带着猎狗放羊的鄂伦春人。大兴安岭禁猎封山之后,从山林里走出来定居的鄂伦春人也将生计从狩猎转向农耕和放牧,种植起大豆玉米,养起了牛羊。   希日特奇村遥远得像望不到尽头的茫茫大海,等所有的水泥路都走完了,希日特奇村才算到了。   在我的想象中,希日特奇村应该在偏僻的深山老林,其实不然,我们要寻找的猎人阿布就住在山下这片与桦木丛生的山岭相依的村庄里。 嘎仙洞口   北方的冬季漫长,农闲的阿布出去串门了。阿布的女儿在家为我们准备好了别具风味的午餐――煮野猪肉和狍子肉,我们学着鄂伦春人的习俗直接拿在手上蘸着盐水吃。   60 多岁的阿布穿着一身袍衣皮帽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儿回来了,他的两只猎狗在前面撒着欢奔跑着。山下定居的生活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鄂伦春人的习俗,上了年纪的“老鄂伦春” 怀念山上的岁月。阿布说,他怀念以前骑着马在山里打猎的日子,如今枪收了,不能骑马打猎了,可一到农闲, 就想上山溜达……   也许正是得利于地理位置偏僻,希日特奇村还依然保留着鄂伦春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尽管已经远离了山林的生活,鄂伦春人家依然偏爱桦皮盒子, 用它来放食盐,放白糖,放嫁妆。由于做工细密,它甚至被用来盛鹿奶等液体。随着岁月的流逝,桦皮盒子的颜色已经由开始的白色逐渐变成褐色, 里面盛满了光阴的故事。   68 岁的老人阿吉伦是这个村里公认的手工制作桦树皮制品技术最好的, 甚至在整个鄂伦春旗内也广为人知。她也是桦皮盒子这门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68岁的老人阿吉伦是桦树皮制品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桦树在大兴安岭中是最常见的树种之一,它外表洁净,在秋天之前,皮质柔软。在鄂伦春,几乎人人都会剥桦树皮。拿一把尖刀竖直划下,轻轻一掰, 桦树皮就剥开了。   阿吉伦在山上生活过,她会做桦树皮制品,会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