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doc

PAGE  PAGE 4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这是天意的星辰/大地的葵/天行健――/五十六颗异彩纷呈的/行星/沿着共同的轨迹”……多么相似的意境和气象,但这不是简单的比附和模拟。因为宇宙间最宽阔的想象莫过于它自身,而要想表现大海的壮观和描画众多兄弟民族组成的祖国大家庭,除了用这最壮丽的河汉星空,实在是无以形容。      一翻开这本诗集的打印稿,我即惊奇于作者的创意:他用辽阔的东方大地上升起的一个星座,来拟喻华夏和神州之上居住的56个兄弟民族,真是一个让人热血涌流激动不已的题目,非有大雄心、大襟怀者不能想出,不能为之。      历史、地理、文化和诗,构成了这部书的几大元素。在这里,我倾向于首先把它称作一部“书”,而不单是一部诗集。当然,它也还是“诗”――是用了诗的语言和形式、诗的激情和韵律、诗的意境和形象来抒写和叙述的,但它又是“特殊的诗”,有如《诗经》中的“风雅颂”之“颂”,是负有个体情感之外的神圣意图的,它要用诗歌来完成一个族群和一个国家的“想象共同体”的建造,因此其意义的重大,可谓不言而喻。      “想象的共同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个国家之所以形成、一个族群之所以凝聚的关键。之所以从这里说起,是因为《东方星座》首先触及了一个“国家认同”的宏大命题。我们虽有一个共同的国家,但文化却是多元的,是典型的多民族的国家架构。我们几千年的国家历史是一个中央帝国的结构,“中原”与“蛮夷”、“中央”与“藩属”之间的地理分布与权力分配关系,所产生的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体。历史上虽出现了多次民族大融合,并有数个朝代是由拓跋族、蒙古族、满族人居统治地位,但各族之间仍保留了文化差异。      因此某种程度上,确立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感,是一件大事。然而文化认同如何实现?常常是靠语言与艺术。以中国如此广大的幅员,生活于南北东西不同地域中的汉族,其实原本也是民族融合的后裔,大家居住在完全不同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中,却都生??在唐诗与宋词、李白与苏轼的汉语之中。但涉及其他的若干兄弟民族,特别是文化背景差异、语言不同与地域僻远的民族,其认同感和凝聚力的生成,就显得格外重要。从这个角度看,《东方星座》这部作品的意义,是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的。      宏大的题旨决定了宏大的结构和修辞,作品必然、也必须要通过相匹配的结构和修辞来呈现宏大的主题。这个要求可以说非常之高,难度很大。首先,作者必须要对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风俗、地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的特点做系统的了解,通过准确和传神的形象将其描画展现出来;同时,还需要细微材料与宏观构想的兼顾和统一,需要整体与局部、个别与个别之间合理的安排与衬托,以最终营造出壮观宏大、“星汉灿烂”的整体性修辞效果。这对于作者的综合能力来说,可谓一个考验。      用什么样的思维与形象来贯穿全篇呢?这是写作的关键。作者在这里巧妙和聪明地借助了汉语独有的“字思维”的方法,通过对各个民族名称展开式的吟咏与诠释,来累积和深化诗意,铺排叙述与推动抒情,这就使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性格与传统内涵找到了一个凝聚点,也使作品的结构找到了凝聚点,而且彼此衬托,互为辉映,共同构成了“星座”的空间框架。这是很妙的、十分有效的、笔力与效果之比相对最高的一个设计,应该说,这是整个作品题旨确立和诗意生成的基础。这种字思维的绵延、跳脱、形象和抽象合一的特点,在许多行文中可以说是大放异彩,它与某个民族相应的文化与习俗之间,通过简洁的连接与跳跃,即生成诗意和形象的关系,举重若轻地托举出需要呈现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比如《傣》:“傣者/人之泰也/人之泰是/孔雀舞出来的/人之泰是/泼水节泼出来的”……多么形象,又多么贴切。再如《瑶》:“瑶/曾经一步一摇/走在崎岖的山道/是朝廷的徭役和刀矛/让一步一个血印的/盘瑶/……把巍峨的群山/选作避难所”。这是对刀耕火种的昨天的瑶族人生存处境的精炼概括,而今,这情景已然变成“瑶山/瑶胞/瑶歌/今日已在我这个游客/左手的手机里/右手的相机里/从飘摇/走进了逍遥”。通过同音、近形的汉字之间的转接,生成意义的关键词,这种处理是最简省有效、富有戏剧性和黏合力的。      还有更有意思的处理,比如第一篇写到《汉》时,作者甚至使用了汉字“声调”变换的元素:“也有过第一声:憨/还有过第二声:寒/更有过第三声:呐喊的喊/现在是第四声了:汗――”……四个声调所唤起了四个富有辐射力的汉字,也唤起了读者复杂的经验与感受:憨厚的文化性格、曾经饥寒和苦难的历史、奋起呐喊的悲情与壮志、还有挥汗创造的新时代的经济奇迹,所有这些历史和现实、民族精神与气质,都被作者用简省的笔墨,完成了复杂的思辨与传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