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谈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doc

试谈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   中国古代妇女没有与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但这不是说古代忽视女子教育,恰恰相反,中国自古便极为重视教育妇女,只是目的不在于让她们学习知识,开发智力,而是要让她们知晓礼法、妇道,成为最符合男权社会要求的淑女贞妇。由于这种观念,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发达的“女教”“女学”。      一、女教的内容      1、道德礼法教育   “妇人所以有师何?学事人之道也。”(《白虎通?嫁娶》)“妇人本自由学,学必以礼为本。”(《文史通义?妇学》)礼法,就是要女子懂得男尊女卑之道,甘心居于卑下地位,柔顺服从,遵守“三从”(从父,从夫,从子)与“四’德”,即“妇学之目,德、容、言、功”(《文史通义?妇学》)。因此,有人编写了许多专供女子学习的德育教材。从历史记载的大量实例看,女子幼年学习的课本主要是《列女传》与“女四书”。《列女传》,西汉刘向著,是中国第一本妇女人物传记著作。刘向编写的初衷并非有意推动妇女教育,而是目睹西汉王朝“女祸”,后妃越礼干政,他收集古代资料编写成书,以警戒天子、世人。“女四书”即班昭《女诫》、王相母《女范捷录》、唐代宋若昭姐妹《女论语》、明代明成祖徐皇后《内训》,明代儒士汇编为“女四书”,成为妇女教育的专用课本。   2、文化知识教育   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化知识教育从来是和道德礼法教育紧密结合为一体的。“自来淑女,无不知书”(《牡丹亭?延师》),青史留名的淑女贤妇几乎都知书达礼。古代有教育条件的女子,除了学习以上所提到的女教专书外,还学习《孝经》、《论语》、《礼记内则》等儒家经典。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学习文化知识自始至终也只是少数妇女的事,她们最主要的闺中教育训练便是“妇功”。班昭对它的解释是: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古人重视的女子教育内容,还有女红、酒食、音乐修养。   当然,尽管古代不乏诗文满腹的才女,但她们毕竟是凤毛麟角,原因便在于大多数妇女与文化教育无缘。蒲伯(英国诗人)有一句格言说,“一知半解是危险的”。我国古代则认为学问太大于妇女道德无益,“女子无才便是德”。大约到明清时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蔓延流行开来,严重地影响了妇女文化知识教育的普及和才能的发挥。      二、女教的方式      古代人不同的女性理想,导致了对女子教育的不同方法。对女孩子的教育方法与对男孩子的教育方法迥然有别。古代的妇女教育中,除了宫廷设学堂,由专职的教师教授嫔妃、宫女之外,其余完全以家庭、私人教育为主,绝少公共教育。据《周礼》、《列女传》等记载,先秦时期宗室王公家的女子多设有保姆、傅母、女师,负责教育并照料。在明代杂剧《牡丹亭》中,太守杜宝为女儿在家中设“闺塾”,请了一名老儒陈最良教授女儿杜丽娘,顽皮的侍女春香伴读。《红楼梦》中林黛玉也是由父亲请了贾雨村为师在家读书,还有两个丫鬟伴读。有些人家专门聘请女塾师为女子授业。有的家庭在家中设立家塾或学馆,常让兄弟姐妹或家族、亲戚的男女儿童一起读书。《拍案惊奇》第二十九卷写宋朝浙东秀才张某家中设了学馆,邻居罗某将女儿惜惜送到学馆与张家男孩一起读书,同学四五年才不去了。除了这种大户人家的家塾外,有的村镇也设有学馆或家塾,女童也有进入这种学馆读书的。金代元好问《续夷坚志》卷三中讲述一位顺天才女张度娥,七岁便人“小学”读书,日诵数百言。清代还出现了女子拜名士为师入门学习的雅事。袁枚女弟子最多,大约有二三十人。这些女子多是名门闺秀,她们拜师主要是学习诗词文学。这种妇女外出拜师求学的事在中国古代也只是特例,极为鲜见。      三、女教的目的      古代对妇女的专门教育受男尊女卑观念影响,无外乎要培养濡染出所谓“贤妻良母”。女性可能受女德的影响,逐渐训练成为温柔可爱、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母亲,成为她的子女眼中完美高尚的典型。她们达到女性美的第二阶段,像秋天的树林那样辉煌、成熟、通人情而又光彩照人。在妇女所有的权利中,最大的权利是做一个母亲。孔子曾经指出:理想的社会是没有“旷男怨女”,男婚女嫁,人人都有和谐家庭的社会。因此,古代的中国女性在社会事业上确实不如西方妇女,但是良女的家庭教育使她更有机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妻子和母亲。这就是古代女子教育的宗旨。“理想女性”的抉择又使现代的中国男子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是选择一个摩登女郎呢,还是选一个较保守的姑娘做妻子?最理想的妻子被描绘成“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古老品德”的女性。至于女性理想的冲突,可能要因人而异了。      四、女教的影响      纵观整个教育过程,古代女教对中国女性有深远影响,甚至当今社会仍可感受到其渗透性的余韵。古代女子教育使古代女性涵泳贤良淑德、温柔乖顺的特质,以至于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黎民百姓,他们各自基本拥有比较和睦的家庭。当然前提是女子在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