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短信”:沟通心灵的桥梁.doc
课堂“短信”:沟通心灵的桥梁
学习现代作家沈从文的《端午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民俗风情单元),在完成文本阅读和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之后,学生初步了解了端午节的一些民俗风情,为了进一步领悟课文所再现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我灵机一动:“同学们,端午佳节即将来到,我们怎样给亲人传情达意呢?”
我让学生们出出主意,有的说打电话,有的说写封信……我因势利导:“怎样用最快捷的方式写信呢?”学生齐说:“发短信――”“下面开始由我主持我班第一届‘从文杯’短信创作大赛。”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道:“耶”。
我首先朗读了这样几则有特色的短信:“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然后又引导同学们把握短信的特点,“请大家思考写短信要注意些什么?”
各个小组顿时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小组边发言边记录,有的小组讨论得热火朝天,有的小组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片段一:“不对!”老师刚一提出问题,同学们立即争论起来,“短信应该幽默风趣!”姜云芳一马当先。“也有例外!”柴芸和朱梅雪很不服气,两人几乎同时说出口。“短小精悍是写短信息的关键。”吕琳胸有成竹,可谓旁观者清。
片段二:看着别的小组谈得头头是道,可这四位却说不出一句话来。组长梅文臣脑子一转说道:“短信……写短信……首先要能……传递信息”,虽说得不是很完整,却也有几分道理。接下来大家畅所欲言,王杰还在一旁用笔记录,以便发言时派上用场,果然该组效率最高,是组长领导有方吧!
片段三:“我认为有五点:短小,精悍,生动,有趣,传情。”张梦莹的妙语激起快乐池中的涟漪。“我认为张梦莹只说出了三点,我想再加上一点。”另一位同学开了腔。“你快说,你快说!”大家急不可待地催促着。“有个性!”她自豪地说着。“好!”大家都拍手称赞。
“接下来我们回到主题,请大家围绕端午节写一条短信,各小组讨论评出一、二、三等奖,OK?”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动起笔来。
小组活动镜头回放:
镜头一:大家都在埋头苦思冥想,素有“未来小作家”之称的胡清清“唰唰唰”几笔就写好了。“作家先读!”大家齐声说。她便展开稿纸不好意思地读起来,我们安静地倾听着她饱含感情的声音:“……缥缈着的梦。”王文娟拍着手说:“太美了,像诗一样!”“很有诗意,就是……最后一句得改一改。”胡清清歪着脑袋沉思着,“那,怎么改呢?”大家不说话了,这时,郝燕提议道:“不如改成‘氤氲’吧,给人一种朦胧感。”“嗯,对!就这样改!”胡清清兴奋地说。
镜头二:“写好了吗?我写得一定不好。”A同学红着脸挡着自己的草稿说。“没事儿,别谦虚了,让我们欣赏欣赏嘛!”B同学说完读起了A的“作品”。“不错嘛,语言简洁,通俗易懂。”C同学赞扬道,又顿了顿:“只是不太生动。”“嗯,我觉得再加一些押韵词,就更有韵味。”D同学接着C的话说。A原本有些害羞的脸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
镜头三:听了老师所朗读的几则短信,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来,大家亲自动手创作了,看着窗外高大葱郁的梧桐树,灵感油然而生:“坐在树下,我想为你送去葱绿;立在风中,我想为你送去清凉;沉浸在端午的喜悦里,我想为你送去艾叶包着的希望……”最后评出最优秀的,竟然是对写作一直“徒有羡鱼情”的刘孟莹的作品,她自信地站起来……
“好,下面请各小组汇报评议结果。”有些诗人气质的施声伟吟诵道:“一片艾叶从我指间滑落,远在他乡的你,请不要忧伤,也无须惆怅,送你一包粽子,那里面有故乡泥土的芳香……”王利国妙语连珠,“生日时,我希望你快快乐乐;中秋时,我希望你阖家团圆;端午节――”他故意顿了一下“我希望你给我留个粽子!”“啊?哈哈……”全班笑成一锅粥。
我忽然觉得,“短信”不就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心灵的相互呼唤,思想的相互碰撞吗?不就是感情的相互传递,愿望的相互表达,心声的相互吐露吗?短信,虽然是与手机联系在一起,但我们刚才小组的学习,师生的讨论不也是短信的群发吗?课堂“短信”,搭设了沟通心灵的桥梁,帮助同学们领会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它必将像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继续美丽地流淌着……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初级中学)
责编 / 杜 娟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