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法律解释主义批判.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破 南 |荤20l4年第3期专·论 后现代法律解释主义批判 姜福东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266061) 摘要:后现代主义法律解释是一种 自身带有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倾向的理论范式。 在该范式下,解释主体是视角主义的,解释对象是情境主义的,解释 目的是游戏主义的,解释方法是 非理性主义的。该范式过分凸显解释的主观性、恣意性、差异性、不确定性、游戏性以及方法的非理 性,从而消解 了解释的客观性、服从性、普遍性、确定性、规范性以及方法的理性等法治特质。法律解 释的所谓后现代转向应引起严肃的法治论者的高度警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法律解释;法学批判 中图分类号:D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512(2014)03-0070-10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以来,西方社会出现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主要是指建筑、绘画、小 说等艺术作品中的某种反现代主义风格,之后很快波及哲学、法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这股思潮的 冲击之下,欧美国家的法律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①解释学领域 的转向尤其引人瞩 目。斯坦利 ·卢森 (StanleyRosen)形容当代解释学为“典型的着迷于后现代主义”。 ②这种后现代主义解释学向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为代表的传统解释学发起 了全方位的挑战,主要 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传统解释主体的消解,反对先验的 自我和普遍的人性;二是对传统解释对 象的改造,强调文本的意义要 由读者来创造;三是为“成见”正名,主张解释 以传统为前提,在此基础 上形成新的理解、新的传统;四是对传统解释 目的之否定,强调解释只是游戏而 已;五是对传统解释 真理观的批判,否认认识和对象相符合的真理观,主张真理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无穷的解释。③ 随着解释学的后现代转向,德国哲学解释学家伽达默尔 (或译作加达默尔)的名言—— 如果我们一 般有所理解,那么我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在理解’一 被国内外一些学者津津乐道、反复援引。除了 伽达默尔式的口号,德里达式的口号、巴尔特式的口号也成为了我们的时代 “显著的甚至是奇怪的 作者简介:姜福东,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法学博士。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转型期中国法治思维的矛盾及其化解”(项 目编号:2013M540240)和山东省 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中国法治思维的矛盾及其化解研究”(项目编号:13BFXJ01)的研究成果。 ① 参见陈根发:((后现代法学的特征》,《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5期 ② GregoryLeyh (ed.),IntroductiontoLegalHermeneutics:History,Theory,andPractice,University ofCaliforniaPress,Ltd 1992,P.16. ③ 参见王治河:循 现代哲学思潮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 192页。 70 后现代法律解释主义批判 流行时尚”,乃至于 “这‘仅仅是你的解释’,已经降格到鸡尾酒派对聊天的层次了,成了我们表达对 任何东西的形而上学的或者认识论上的怀疑之首选方式”。④ 在法律领域,“解释”一词甚至可以说已经被泛化、被滥用了。正如陈金钊教授所指出的:“解释 的过程中隐含着人们对解释对象和解释的普遍怀疑,解释成了一件纯粹装饰性的外衣,隐含着对法 律文本的自主性看法。”⑤不少法学家还参与了一场关于 “法律解释的现代性抑或后现代性”的论 战,其中美国学者斯蒂芬 ·菲尔德曼、丹尼斯 ·帕特森、斯坦利 ·费什、罗纳德 ·德沃金等人之间的交锋 尤为引人注 目。从某种意义上讲,该论争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法律解释者为 自己在学术领域争得合法 性、正当性地位的努力。⑥但 以笔者之陋见,后现代主义解释范式 自身存在着难 以解决的痼疾,其与 法律解释的普遍性、客观性、规范性、确定性等法治特质是背道而驰的。对于法律解释的所谓 “后现 代转向”,严肃的法治论者必须予以高度的警惕。以下,笔者将从解释主体、解释对象、解释 目的、解 释方法等不同侧面,对后现代主义法律解释展开批判性反思。 一 、 “这仅仅是你的解释”意味着没有客观公正的法律解释吗 弗莱

文档评论(0)

笨小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