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拳出击:英国电影的团队模式.doc
双拳出击:英国电影的团队模式
双拳出击:英国电影的团队模式
既非制片人一手遮天,也非导演艺术至上,而一直奉行着一种平等的制片人-导演组合模式,可谓典型的英国特色。
.L.
每每谈起英国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它似乎和美国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有着独特的民族个性;它在欧陆作者论理念的推动下催生了众多独树一帜的优秀导演,却又缺乏足够的合格忠实的观众。著名导演林赛安德森曾指出英国电影复杂性的原因所在:地理上来说,英国居于两大州之间,既不属于典型的欧洲国家,又远离美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电影游离于法国和好莱坞的两极之间。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便是:大凡每年奥斯卡奖颁发最佳影片时,那个屁颠屁颠、代表获胜团队上台致词的家伙一定是影片的制片人无疑,导演这时则成了十足的旁观者除非导演也身兼制片人之职,譬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而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情况完全反了过来,导演完全成为主宰,制片人沦落为幕后工作人员。可英国电影则同美法都不一样,既非制片人一手遮天,也非导演艺术至上,而一直奉行着一种平等的制片人-导演组合模式,可谓典型的英国特色。
谈及英国著名的制片人导演组合,普赖斯伯格鲍威尔与莫钱特艾佛瑞是必然被提及的。前者之中的核心迈克鲍威尔1925年便进入电影界,起初作为导演雷克斯英格拉姆的副手在法国尼斯工作,也曾参与过希区柯克的默片拍摄。1937年,他结识了一位终生引以为豪的伙伴匈牙利人埃莫瑞克普赖斯伯格。两人组成制片人导演团队后,很快便擦出了耀眼的艺术火花。1940年他们成立射手制片公司(The Archers),拍摄《巴格达的窃贼》和《非法交易》;随后是著名的《毕林普上校的生与死》(1943)、《坎特伯雷故事集》(1944)、《我行我路》(1945)、《生死问题》(1946)、《黑水仙》(1946);及至1948年,两人合作推出了最著名的作品《红菱艳》,这也是中国观众最为熟知的鲍威尔作品。
相比起来,莫钱特艾佛瑞更加具有国际主义性。来自印度的伊斯梅尔莫钱特早年在美国加州就读时,偶识了电影专业学生詹姆斯艾佛瑞,由此揭开了长达四十余年的艺术合作之路,直至2005年莫钱特病逝(他们最后合作的影片是在上海拍摄的《伯爵夫人》)。两人携手创作了《波士顿人》(1984)、《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85)、《莫里斯的情人》(1987)、《霍华德庄园》(1992)和《长日将尽》(1992)等大量文学电影佳作,莫钱特艾佛瑞公司也几乎成为英国80年代遗产电影的代名词。
上述两对组合在影片的题材选择和创作实践上是颇为相似的,但境遇却天差地别。普赖斯伯格鲍威尔在职业生涯中一直饱受批判,他们的射手制片公司1956年倒闭,两人终止了长达17年的合作历程。当然他们各自的创作并未就此中断,鲍威尔1960年导演了《偷窥狂》,普赖斯伯格则转而为迈克尔安德森撰写新的
电影剧本。不曾想到,《偷窥狂》又一次为鲍威尔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至此之后,他变得谨小慎微,甚至不敢用自己的真名导演影片。1972年,67岁的鲍威尔结束自己的导演生涯,黯然引退。他的一生,既是辉煌的,也是充满悲剧意味的。
莫钱特艾佛瑞倒是顺风顺水,作品多次摘得世界电影大奖。现在回想两个组合的不同命运,或许只能感慨造物弄人了艾弗瑞导演的影片大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此时英国保守党上台,文化上崇尚回归理性和诗意栖居;而鲍威尔创作力最旺盛的40年代,不列颠民族正经历着一场旷世浩劫,主导着英国电影民族性的现实主义创作方针必然与他崇尚的奇观电影相左如此,鲍威尔长久地被忽视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90年代之后,普赖斯伯格鲍威尔在评论界的地位有了彻底的改变。此时,鲍威尔已被赞为最具作者性的电影大师,当年被轻描淡写的影片也随即被带入了伟人祠,成了英国电影艺术皇冠上的珠宝。那部当年评论奇.L.烂的《偷窥狂》更被马丁斯科西斯、塔维亚尼兄弟、弗朗西斯科波拉等众多艺术家引为平生至爱,这是鲍威尔无论如何想不到的。
尽管不同组合的境遇迥异,但这种尤其适合独立制片的团队模式终究确立了下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麦克唐纳-博伊尔组合(作品有《猜火车》《惊变二十八天》等)、弗里尔斯-哈瑞斯组合(作品有《女王》)延续了这一传统,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英国电影走向复兴的希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F 44-2015 消防头盔 XF 44-2015 消防头盔.pdf
- 2024-2025(最新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024秋部编新教材).pdf VIP
- T∕CNFIA 135-2022 即食拌饭干制品.docx VIP
- 报关员的年终工作总结.pptx
- 小麦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VIP
- T/CGCC 26-2018_食品用酒精保鲜剂.pdf VIP
- 工厂岗位职责说明书(岗位说明书).doc VIP
- 实验室危化品管理.pptx VIP
-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docx VIP
- 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