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电影语言浅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赎罪》电影语言浅析.doc

《赎罪》电影语言浅析   摘 要: 就改编电影来说,《赎罪》可谓成功之作,一方面它完全延续了原著的故事结构和人物设置,另一方面运用了电影独有的艺术语言将原著文字的情感表达得流畅饱满,感人至深,其中对于长镜头和意识流语言的运用堪称经典。   关键词: 《赎罪》 电影语言 长镜头 意识流   对于小说《赎罪》的很多读者来说,原著文字中充满自责与悲悯、反思与失望的气氛,再看电影时,当自己的想象落实成具体的人、事物和景象,往往会有意犹未尽的况味。然而,电影《赎罪》的运镜和结构不仅忠实地将原著的叙事特点反映出来,还将其中很多细节用只有电影才具备的语言予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可谓与小说并驾齐驱。本文力图从电影语言的角度分析这部影片,探究其成功之处。   一、长镜头   著名电影理论学者王志敏曾经指出:“蒙太奇、长镜头和意识流是电影语言的三种基本手段。”(王志敏:88)“长镜头使用持续时间较长的单人镜头,来再现时间、空间和动作,最大限度地将多元的景物信息摄入镜头,从而保证影像与被摄物之间高度真实的关系。”(王志敏:109)   许多观众对电影《赎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的长镜头,其中最经典的一例是对于敦刻尔克海滩的展现。敦刻尔克原是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一座港口城市,让它闻名于世的是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同盟军在胜利无望的情况下,采取暂时撤出欧洲大陆保存实力的战略,在7天的时间里顶着德军的空中轰炸将约34万盟军士兵用大到战舰小到救生艇的方式撤回英国,史称“敦刻尔克奇迹”。与二战中其他众多的战役一样,对于这样的“奇迹”,历史和现实总是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书写,前者宏大而虚无,人们颂扬着“奇迹”的来之不易和对于正义必胜的暗示,后者渺小却真实,构筑的是每个人心底对于世界和人性的真实认知,具有真正激荡灵魂的寓意。《赎罪》导演乔?怀特镜头下的“敦刻尔克奇迹”便是后者。在长达约6分钟的超长镜头下,摄影机跟随罗比的视野拍摄下了整个敦刻尔克海滩上等待撤退时的场景。镜头开始,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危险的罗比与他的同伴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终点,他们在山头上俯视整个敦刻尔克海滩,然而下面的景象却让他们不由得大呼上帝:天空中硝烟密布,海滩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跟他们一样等待回家的士兵。人群那样的无序,而海岸上却完全看不到任何船只的踪影,到处都弥漫着颓丧和不满的气氛,完全不是他们所想象的有序的充满希望的场面。他们走下山坡,碰到了一位长官,罗比上前询问何时有船来,希望早点回家,可是长官的回答让他失望。他们继续向前走,路过了着火的卡车――坚壁清野,所有带不回去的都必须毁掉,同样的还有战马,迈斯惊呆了――骑兵们守在他们的战马旁边跟它们做最后的道别,一名长官向着这些列队的马儿开枪,直击头部。然而罗比管不了这些,他焦急地向前走着,经过了一艘损坏的大船,船帆破碎不堪,在海风和硝烟中愈显破败。一群士兵围成了一圈,将圣经撕成一页一页的烧掉,灰烬和书页一起在火焰中升腾起来,与周围破败的景象融为一体。船上、地上、车边、残垣断壁处,到处都是人,有的是士兵,有的则是随军家属,其中一位士兵无望地坐在一辆废吉普车边上,脸色苍白,眼神空洞,一个劲儿地摇头,嘴里似乎在嘟囔着什么,像是被严重惊吓过的孩子一样的木然。同样无序的还有士兵的穿着,有的光着身子躺在那里,有的却棉大衣加身,戴着帽子,像哨兵一样的一动不动。远处冲天硝烟的背景下,摩天轮还在转着,近处,一群士兵列队整齐,一起在唱着“Dear Lord and Father of Mankind”。一队士兵从旁边走过,跟在一辆卡车后面前进。镜头的最后又是从上到下的俯拍,意味深长,突然人群中爆发出:“我要回家了!我终于要回家了!”镜头结束。   长镜头的内容除了画面还有声音,“因为在时间的延续中声音的因素从另一个方面扩大了镜头的表现含量”(王志敏:111)意大利作曲家达里奥?马里安那利因此片配乐折获奥斯卡桂冠,实至名归。在这段镜头中,画面与配乐称得上水乳交融,无懈可击。低沉而又悠长的音乐使得画面中战场的无序和混乱愈发显得悲凉,衬托出彼时彼地人物心底的悲壮和孤独,激发观众的共鸣和人文主?x情怀,这种效果是文字的维度和空间无法达到的,也恰恰是电影的魅力之一。归纳起来,这段镜头所要表述的内涵至少是两方面的。一是战争对于人类物质文明的破坏,战车、武器设备甚至战马,这些都是人类经过漫长愚昧和困顿状态之后才摸索和发展积累起来的物质和技术文明,然而在战争中它们却被用来作为人类杀戮自己同类的工具,甚至在无法启用其杀戮功能的时候,还要无情地消灭掉,这何尝不是对人类自戕自害的讽刺。另外,战争摧毁着人类的精神文明:镜头中的摩天轮、旋转木马显示这片海滩曾经是一片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对于同时代尚处于封建时代的大部分亚洲和非洲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