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督与传统媒体立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监督与传统媒体立场.doc

网络监督与传统媒体立场   郭美美“炫富”事件与红十字会风波舆情规模庞大,其发展走势却十分清晰,达到了因炒作而起的公共舆情事件空前的极致。不少媒体探讨网络监督、尤其是“微博监督”,面对郭美美事件和红十字会舆情事态发展,媒体都基本承认了网络舆论监督无孔不入这一既定事实。   在网友、媒体和备方当事人的互动与“化学”作用下,郭美美事件成为近年来规模最大、舆情争议最激烈和社会影响深远的热点事件。      微博监督实现议程设置      在郭美美事件中,先是微博“郭美美baby”炫富被网友揭露,其“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新浪微博认证身份引发网友猜想、质疑、热议和转发:郭美美是谁?为何暴富?和红十字会是什么关系?网友自发展开人肉搜索与调查。在传统媒体缺位的舆情发酵期,已经完全呈现出自媒体时代“公民记者”的突出特征,能够不断通过群体“爆料”和评论实现舆论的议程设置。   网络监督延伸到事件发展的任何时间、任何角落,成为舆情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排除自媒体的原创性信息,从郭美美事件媒体关注度走势图来看,传统媒体曲线依然主导了舆情总体走势,尤其是市场化媒体,在舆论话语上对网络言论引导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网络则起到突出的放大功能。   6月22日,六家传统媒体介入报道,开启“两个舆论场”互动阶段,舆情能量爆发,进入舆情发展期。在第一阶段,传统媒体倾向于辟谣、事实调查、批评炒作和质疑红十字会公信力,不同背景的媒体立场的分野逐渐清晰显现。   但随着网友和部分市场化媒体的推动,被卷入漩涡的红十字会相关各方,几乎每一次应对都引发新一轮的舆情反弹。在第二阶段,相关网络衍生品(如漫画、恶搞歌曲)也开始出现,接着在网络或传统媒体上出现深度评论和调查,部分媒体集中关注报道的微博认证乱象被广泛转载,但舆情发展势头未减。此时,主流媒体立场态度渐趋明朗,出现转化迹象,和网络舆论形成汇流,一举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成为郭美美事件舆情发展不同寻常的现象。   伴随着微博上不间断地“爆料”,郭美美事件牵出更多的“黑幕”。在第三阶段,十多个组织和新闻人物陆续浮出水面,不断地辟谣或道歉,因被媒体批为“有声明,无证明”,而不断受到新的质疑。在众多媒体的观点中,郭美美本人已经完全成为舆情中无关紧要的次要因素。《新周刊》微博干脆点明:“人们不是不愿放过‘郭美美’,而是不愿轻易放过红十字会。”此后,舆情走势重回新的高峰。   随后,各地都市报和晚报避开重要节日,继续保持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尽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被大量媒体报道,但“诈捐门”、与红十字会系统有关的新账旧账被不断翻出。第四阶段,有关方面启动更高层级响应,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响应网络舆论传统,纷纷转向法律和制度等深度层面的探讨。   经历舆论的喧嚣之后,舆情随后进入振荡反弹期。地方红十字会的负面新闻仍不断出现在都市报纸的版面,如中华骨髓库配型收费争议、青海和昆明红十字会官员贪腐传闻、多地考驾照交收救护培训费等等。在该阶段,红十字会与阮次山、郎咸平等名人的“口水战”,慈善机构公信力缺失的“刻板印象”也占据了大量传统媒体版面。   媒体重复性话题依然持续。但据最新监测发现,在对红十字会的评价方面,传统媒体立场更趋于同化,舆论场重叠迹象明显。不同的是,都市报纸多呼吁红十字会“去行政化”和“公开透明”,部分媒体探讨民间慈善空间,主流媒体更倾向于表达“红十字会该如何重获公众信任?”但自始自终,网友与微博都是媒体背后若隐若现的“冰山”,不少观点也经常被主流媒体引用。      媒体立场一:坚持辟谣。回击“炒作”      今年六月,新浪微博上一个认证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20岁女博主“郭美美Baby”大量发布大别墅、玛莎拉蒂跑车等“炫富”照片,被网友发现和猜疑:“‘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   在传统媒体关注的第一阶段,绝大多数媒体本能地辟谣,批评“炒作”,大篇幅报道红十字会的声明和回应,成为早期最常见的现象。6月22日,中央主流媒体、各地党报和部分晚报、都市报几乎都纷纷援引中国红十字会声明进行辟谣,指出“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郭副会长称“没有女儿”。如6月23日,《北京日报》和《南方日报》等辟谣:“炫富女”非中国红十字会员工。   另外,有不少媒体在重要的事件发展节点,其辟谣的作用给读者留下较深刻印象。6月23日,《重庆时报》认为,如果公民的这种敏感多疑和民粹情绪,不以实现社会公平透明、填补阶层鸿沟、削弱垄断特权去消弭,那么谁都可能成为民意攻击和人肉的箭靶,成为网友发泄情绪的“@郭美美baby”。      媒体立场二:质疑微博认证管理漏洞      6月23日,媒体报道进入首次舆情高峰。微博认证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