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丛欢)绪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传统本草阶段 《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二.近代药理学阶段 德国R.Buchheim(1820-1879) 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 写出了第一本药理教科书, 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 三.现代药理学阶段 丛欢 药学硕士 讲师 office:药学院201 tel E-mail:conghuancl@ * *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 言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pharmacology * 教学目标 掌握:药物、药理学概念、研究内容 熟悉:新药研发过程 了解:药理学的学科地位 * 药物(drug) 药物与毒物区别?   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计划生育用药? 中药? * 药理学(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药物 机体 (病原体) * 作用、作用机制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atics)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药物效应动力学 能治什么病? 怎样治疗? 有哪些有害反应? 哪些人不能使用? *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怎么用药? 多大剂量? 一天用几次? 药物代谢动力学 *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②为联合用药、发挥最佳药效、防治 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③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 ④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提供重 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建立需要药理学实验方法的建立和发展。 1、实验药理学方法:以健康正常动物为实验对象,分整体和离体两种,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 2、实验治疗学方法:将正常动物造成类似于人体疾病的病理模型,进行药效学或药动学研究。 3、临床药理学方法:以健康志愿者或病人为对象,研究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药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和严格的实验操作。 第三节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 新药开发与研究 新药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过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属新药范围”。 High Risk Process: 11-15 Years, 10亿美元 临床前研究 筛选数百万化合物 Idea Drug 11 - 15 Years 1 – 2 产品 Phase I Phase II Phase III 0 15 5 10 临床研究 ~100 设计方案 Pre-clinical Phase I Phase II Pre-clinical 5 售后调研 * 合成 筛选 The Long Road to a New Medicine I期临床试验 II期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 临床前安全有效性 药物制剂 候选化合物 初步安全有效性研究 设计 申请证书 上市 Process of Drug Development “反应停”事件 * 乳腺癌是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女性最高发的癌症 ER-/PR-脑转移,预后差,年轻患者易为此70%患者为ER+中国医学科学院詹启敏教授指出:未来5年中,着重确定肿瘤转移的关键调节靶点,在多个层面上建立行之有效到分子阻遏手段,在遏制肿瘤危害方面有所突破。 In breast cancer, it is the axillary LNs that are most often the first sites in which disseminated tumor cells can be detected (Stacker et al., 2002) 435细胞具有肺转移时间早,转移灶数目多,8000点基因芯片检测其中60种基因表达差异,理想到乳癌转移研究模型,在揭示乳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药物筛选到应用中有广阔前景。 ER-/PR-脑转移,预后差,年轻患者易为此70%患者为ER+ In breast cancer, it is the axillary LNs that are most often the first sites in which disseminated tumor cells can be detect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