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学-温医大-1213第十二章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2016.pptVIP

临床麻醉学-温医大-1213第十二章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201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目的与要求 掌握:低温时的监测和注意事项;低温的并发症 熟悉:降温和复温的方法 了解:围术期体温下降和体温升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低温在麻醉中应用的适应证 围术期体温下降36℃ 原因 病人自身因素 环境因素 麻醉因素 手术及输血、输液等因素 围术期保温 术前评估和预热 体表加热 输入加温液体 围术期体温升高 原因 病人因素 环境因素 麻醉因素 手术因素 术中保温措施不当 恶性高热 围术期体温升高的防治 连续监测体温 正确选择抗胆碱能药物 手术室保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 23-25度,相对湿度60%-70% 麻醉平稳 输血输液适当加温 控制体温(物理降温) Hypothermia低温 在全身麻醉下,并用某些药物(如吩噻嗪类药物等)阻滞自主神经系统,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将病人体温降至预定范围,以降低组织代谢,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适应治疗或手术上的需要 历史 1940年Smith及Fay首次报道试用局部冷冻进行截肢术 Bigelow等人研究了低温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法 1952年Cookson等最早在全麻下用低温开展了儿童心内直视手术 我国于1956年应用低温技术在临床麻醉中 低温的生理 —对代谢的影响 在无御寒反应的前提下,人体的代谢率随体温的降低而降低 体温每降低10℃,代谢率降低一半 体温每下降1℃,耗氧量约下降5% 各脏器耗氧量减少程度与全身耗氧量减少的程度并不一致—脑31℃ 脏器耗氧量减少的程度与其功能的降低程度也不完全一致—肝耗氧量在中等低温时其代谢却明显下降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阻断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活动 ,粗大带髓鞘的纤维较易受到低温的抑制 32℃时脑电波的波幅开始下降,频率较慢的δ波逐渐取代α波,达25℃时δ波亦逐渐减弱。至20~18℃时脑电波即呈一直线 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量减少约6.7%,脑血管压力降低4.8%。低温下脑组织的需氧量明显减少,常温下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需氧2.5~4.7 ml,27℃时却只需0.8~1ml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34℃左右时记忆力减弱或消失,33~32℃时开始嗜睡,对简单的命令有反应,并能有随意运动,但表达能力减退 32~31℃时开始有麻醉作用,随意运动失调 26~25℃时瞳孔光反射、肌腱反射及呕吐反射全消失 20~18℃时意识完全消失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随着体温下降,呼吸频率逐渐减慢,32℃时呼吸减至约每分钟10~12次,但自主呼吸的通气量和气体交换仍能满足机体需要 体温降至27℃时,呼吸频率减慢至每分钟6~8次。此时通气显得不足,但弥散功能不受影响 低温使支气管扩张,因而解剖无效腔增加 低温时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高。但低温使二氧化碳在血中的溶解量增加,PaCO2的升高及组织所产生的酸中毒使氧离曲线右移,产生代偿作用,因此在低温下只能适宜地进行加强通气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降温初期心率加速,随体温的下降心率可逐渐减慢—低温对窦房结及希氏束传导抑制。因此给予阿托品并不能使心率增快 体温下降时心脏的收缩时间及等长舒张时间均延长,心电图上可出现P-R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及Q-T间期延长 可出现“游走性节律点”、心房扑动或房颤 低温时心肌细胞对缺血或缺氧反而敏感,降低了发生心室颤动的阈值,成人发生室颤的临界温度约在26℃,儿童其敏感性比成人差 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肝代谢率及肝功能均降低,胆汁分泌减少,肝解毒功能降低,对葡萄糖、乳酸和枸橼酸的代谢减慢。故低温时不宜输入大量的葡萄糖,输大量库血时要注意枸橼酸的副作用 低温可致血压下降,肾血管的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能力下降,故尿量未见减少 对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有代谢性酸中毒的趋向:寒冷刺激可产生寒战和呼吸增快加深而暂时形成呼吸性碱中毒;随着温度的下降,呼吸受到抑制,逐渐转为呼吸性酸中毒 血清中Na+、Mg2+、Cl-在低温时变化不大,低温下Ca2+的变化不一。但低温下的心肌细胞对Ca2+的增加十分敏感,易引起室颤 K+的变化较明显,胞内转移及释放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液体从血管中向组织间隙转移,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浆蛋白浓度增高,但总含量并无改变 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包括纤维蛋白原均减少,凝血功能降低 低温麻醉的特点 耗氧量、代谢率随体温下降而下降 心脏做功减少 减少麻醉药用量 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的活力 有抗凝作用,但不延长出血时间 低温的适应证 心血管手术:主要适应于需要阻断循环的复杂的心内直视手术和大血管手术 低温的适应证 神经外科手术 其他 肝和肾的手术 创伤大、出血多的手术 控制高温 脑复苏 不同温度下重要脏器耐受循环阻断时限(min)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