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基于陶维林老师的课堂教学分析.pdf

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基于陶维林老师的课堂教学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基于陶维林老师的课堂教学分析.pdf

2017年第3 期 中学教研(数学) •13 • 如 何 促 进 学 生 数 学 地 思 考 —- 基于陶维林老师的课堂教学分析 •求莲萍叶国芳 (嵊州中学浙江嵊州312400))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如何为学生数学思考提供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对陶维 林老师“基本不等式”一课的分析,发现陶老师在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上的一些有益的做法:少而精的课堂问题驱动、教师表 述与板书,这不仅为学生的数学思考提供了框架,也提供了学生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关键词:学生;数学思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01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6407(2017)03-13-04 2015年6 月的一天,笔者所在学校迎来了一位 叫做2 个数的等差中项?什么叫做 2 个数的等比 尊贵的客人—— 南师大附中的数学特级教师陶维林 中项?这2 个概念都没搞清楚,怎么可能去判断哪 老师.陶老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的参编 个大呢?比如:和 -4,它们的等比中项是什么? 者,也是新课程教材培训的讲师团成员,他 1 多年 (学生齐答:没有.) 前写的《几何画板教程》已成经典.陶老师虽年届七 师:那么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知道的 旬,但精神抖擞,思维敏捷,并亲自为青年教师们上 请举手.数学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的.若概念不 了一堂示范课—— “基本不等式课上得很成功, 清楚,怎么能把数学学好呢? 对青年教师们的震动很大,大家感觉茅塞顿开,惊呼 (学生齐答:这2 个数应同号.) “课原来可以这样上”,纷纷撰文书写体会,效仿实 师:首先这2 个数是同号的.第2 个问题:2 个 践.那么,陶老师的课到底是如何上的,特色在哪呢? 同号的数的等比中项是什么?比如《和 这 2 个 1 课堂简录 数的等比中项是什么? 上课伊始,师生互致问候后,教师借助多媒体 (学生有的答槡▲,有 的 答 ±槡 6 ) 展示问题1 师:应该是± / ab ……接下来,有 2 个问题:一 问题1 大家学习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时,曾 经接触到2 个重要概念一一等差中项、等比中项.2 个是同号,一 个 是 ±槡 6 怎么去比呢?需要分类 个数的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哪个大? 去比吗?分同正、同负.由于等比中项有2 种可能, 问题1 展示后,学生没动手,教师提示后,学生 同正与同负里又各有2 种可能,你能告知最终结论 开始动手演算.在学生独立思考、演算后,教师请学 是什么吗? 生回答. (教师沉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演算,然 生 1 等差中项大于等比中项. 后师生一起归纳,教师板书结果如下: (学生有的赞同,有的不赞同.教师请其中1 当 a 0 , 0 时 , 2 ^ ^ / ab , 2 - / ab ; 位不赞同的学生回答.) 生2:等差中项大于等于等比中项. 当 a 0 , 0 时 , ^ 6 / ab ,,2 矣 - / ab .)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