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临床分析.doc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临床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作者:靳茂松 靳艳辉   作者单位: 1 271000 山东泰安,泰山慢性病医院        2 271000 山东泰安,泰安市肿瘤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 方法 对80例老年AMI中并发心力衰竭 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 结果 发生心力衰竭34例,检出率42.5%。其中典型心前区疼痛15例,占44.1%;其 他临床表现19例,占55.9%。 结论 老年AMI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并发症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诊断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现将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AMI临床资料进行总 结和分析,其中34例并发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报 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4例均为1980年后我院收治的住院患 者,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61~84岁,平均(74.6± 6.4)岁。入院时发生心力衰竭5例,其他均发生在1周内。   1.2 方法 本组分析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在80例老 年AMI中选择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统计后 分析。   2 结果   2.1 病情 发生心力衰竭34例,检出率为42.5%。心功 能(NYHA)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10例。   2.2 心肌梗死部位 前壁(包括前间壁,前侧壁,广泛前 壁)19例,下壁7例,高侧壁5例,心内膜下3例。   2.3 临床表现 典型心前区疼痛15例,占44.1%。不典 型疼痛19例,占55.9%,其中胸闷9例,上腹胀痛5例,剑 突下疼痛伴有恶心、呕吐3例,肩背部疼痛2例。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老年AMI后发生心力衰竭检出率 42.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得 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缺血缺氧后心肌代谢受到影响。长 而久之,导致心肌细胞退行性变性、萎缩,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室顺应性降低,心肌储备能力下降。在此基础上发生心 肌梗死,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受到损害,使心脏做功能 力减少,并导致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当超过25% 时,便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所以,老年人AMI后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为常见并发症之一。   临床表现不典型(即隐性心衰)19例,占55.9%。考 虑是以下因素影响:(1)老年人痛阈增高,对疼痛敏感性降 低。(2)患病时间久,侧支循环丰富,心肌梗死后病灶局 限,疼痛症状相应减轻。(3)同时患有糖尿病,且患病时间 长,糖尿病植物神经的损伤,也使之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 以上因素的存在,是延误心肌梗死诊断的主要原因。由于 未能及时确立心肌梗死,因而影响了并发症心力衰竭的早 期诊断。另外,心衰时血液循环障碍,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了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功能,并引发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这些临床表现突出时,也干扰了对心力衰竭早期的识别。 为避免误诊误治,寻找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表现十分重要。   当患者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时,应考虑心力衰竭的存在: (1)倦怠乏力明显,活动时出现气促。(2)平卧时感觉呼吸 不畅快,睡眠时出现胸闷、气短,需要高枕卧位或坐位。 (3)呼吸次数和(或)心率增加。(4)出现干咳或咳粉红色 或白色泡沫样痰。(5)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特别是舒张压 增高明显,使脉压变小。(6)24h总尿量减少,夜尿相对增 多,并出现踝部水肿。(7)第一心音突然低钝或减弱,P 2 亢 进,出现舒张期奔马律。(8)肺底部出现湿性 音。(9)情 绪或精神异常,表现为头晕、失眠、烦躁不安,精神紧张,产 生恐惧,出现幻觉妄想。(10)心电图检查QTC时间延长。 尽管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表现不一,相关疾病亦彼此相互 影响和掩盖,但只要善于思考,仔细观察病情,尤其是各生 命体征的变化,可从上述改变中早期发现心力衰竭的出现, 及时采取措施。如加大供氧流量、快速静脉给药利尿、合理 选择并应用吗啡和(或)激素等药物,能有效纠正和(或)阻 止心力衰竭,使患者转危为安。因此,早期识别心衰,作出 正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极为 重要。 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的浏览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