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pdf

思想战线 2017年第1期第43卷№.】.2017v。1.4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 以鲁 中地区 “惠民泥塑” “昌邑烧大牛为实例 张士 闪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 当今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 会、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下,关注基层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 ,采取积极行动促进 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不仅能使地方 民众受益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类文化 多 样性 ,并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普惠全人类的共 同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东亚经验”,以及 中国 10年来的相关保护工作 ,特别是鲁 中地 区保护两项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社 区实践表明: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景在于融入乡村社 区的可持续发展 ;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与 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互益互补的关系;顺应 当代城镇化急速 发展 的社会态势,在 乡村社 区、特别是城 乡结合部社 区,促进 “城 乡民俗连续体”的 良 性重构意义重大。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当代 乡村 ;社 区发展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778X (2017)叭-0140-10 一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社区发展研究的 “东亚经验”及借鉴意义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下简称 《公约》)的订立过程中, “社 区”是逐渐凸显 的关键词之一 ,尊重社 区和确保社区参与甚至被视为实施 《公约》,以及在地 方 、国家和国际层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前提和行动基石。巴莫曲布嫫注意到 : “社区”则是2003年 《公约》 中最具反思性张力的一个术语,尊重社区和社区参与更 是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种措施”的基本前提 。 《公约》共 l0处述及 “社 区”二字, 并在第一、第二、第十一、第十四及第十五条 中做 出相应规定,强调 “缔约 国在开展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时,应努力确保创造 、延续和传承这种遗产的社 区、群体 ,有时是个人 的最大限度 的参与 ,并吸收他们积极地参与有关的管理”。第十三条则将接触社 区 “非遗” 须遵循的伦理原则,集中表述为 “确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享用,同时对享用这种遗产的 特殊方面的习俗做法予以尊重”。 《操作指南》则多达 6l处述及 “社区”二字,对社区全面 参与 “非遗”保护做 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尤其是在 “非遗”的商业利用问题上重 申要 以 社区的诉求和利益为导向,并 以 “5个不得 ” 系统 归纳 了 “非遗 ”保 护的伦理原 则……丢 掉 “社区”就等于丢掉 了 《公约》立足的基石。① 基金项 目:中国艺术研 究院项 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鲁 中社 区发展 ”阶段性成果 (CRIHAP20150X);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 目 “新时期乡民艺术发展与公共社会建设”阶段性成果 (11BG075);山东省 “齐鲁文化英才” 项 目资助 作者简介 :张士闪,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山东济南,250100)。 ① 巴莫曲布嫫 :《从语词层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 (公约) “两个中文本”的分析》, 《民族艺术》2015 年第 6期,第 66页。该文引用的 《操作指南》版本为 2014年版。此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政府 间委员会 (IGC)第十届常会 2015年 11月 30日至 l2月 4日通过 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 则》 (EthicalPrinciplesforSafeguarding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 中, “社区”一词在 “l2项伦理原则”中的 l0项里出现 ,确认社区、群体和个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的地位 ,特别强调社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 护和管理中的中心作用。参见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巴莫曲布 嫫 ,张 玲译 , 《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 3期。 · 140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