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寻找反例,促进教学深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巧妙寻找反例,促进教学深化.pdf

教学技巧 投稿邮箱数学教学通讯 巧妙寻找反例,促进教学深化 张学琴 江 苏 省 吴 江 中 学 215200 [摘要]反例教学为学生的数学思维提供出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思路,在面对疑难复杂问题时,运用反例达到 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反例的巧妙适用,为高中数学的教学深化注入了显著动力,应当在师生中 得到广泛推广与深入探究. [关键词]数学;反例;教学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常听到学 生能否对线面垂直进行准确判断.对于 基础知识虽然看似简单,却是数学 生有这样的感受:明明上课时听得很明 这个定理,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容易漏掉 学习当中的一个难点.平淡简短的语言 白,可一到了作业或是考试时,总会出 “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这一条件.为 文字之下总是隐藏着丰富的内涵与多变 问题,似乎每一个知识内容背后都隐藏 了向学生强调“相交”二字的重要性,教 的可能. 在对这些基础内容进行理解 着数不清的陷阱,一不小心就会出错.这 学中笔者举了如下反例:在图1所示的正 时,如果只是从正向上去感知,往往会让 种现象的出现是很正常的,它揭示出了 方体当中虽然A B 丄B C ,且A B 丄B C , 学生的思维陷人一种只会接受的固化模 髙中阶段学生在学习当中普遍存在的 但是A B 仍然不与平面B C C B ,垂直.究 式,看不到知识背后的内涵,更会在小陷 一个问题:知识掌握不够深人.如果我 其原因,就在于BC ■和B C ,虽然在同一个 阱出现时无法判别.如果能够在基础知 平面之内,却不是相交线.简单的一个反 们只是从文字表面来理解数学,知识视 识呈现时巧妙运用反例,便可以很好地 例,便让学生马上发现了“相交”在这个 野是十分狭窄的.只有将数学知识的每 规避这一弊端,将学习当中不经意出现 定理中的重要性.具体的例子也更容易 一个领域和可能性都顾及,才能从深度 的小漏洞及时弥补起来,完善基础屏障. 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学 上加以延展,实现切实到位的学习.那 生再遇到类似的判定情形时,只需要想 么,如何才能将髙中数学的面貌领略完 到这个反例,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出现了. 襛 巧 妙 运 用 反 例 ,发 现 问 题 整呢?仅靠知识的平铺直叙是远远不够 D C 所在 的,我们还需要学会巧妙地寻找反例. 数学知识灵活多变,髙中阶段的内 容更是繁多.学生在应对大量且困难的 襛 巧 妙 运 用 反 例 ,打 牢 知 识 知识内容时,难免出现薄弱之处. 我们并 基础 不害怕出现问题,怕的是没有意识到这 任何一个知识模块的教学,都是从 些问题的存在,从而造成漏洞蔓延,影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