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强劲的心跳与热烈的呼吸——读胡志文《那些思想拓荒者》.pdf
读文学 /繁花
强劲的心跳与热烈的呼吸
读胡志文 那些思想拓荒者
本刊在2016年 7期刊登了胡志文的作品一一 《那些思想拓荒者》,在读者中引起反响。本
期特推出两篇由著名文学评论家为胡志文相关作品撰写的评论,借以相互交流、启发。
●文 /辛泊平
记得著名批评家施 占军说过,有两种文体最难藏人,
一 个是批评,一个是散文。作者对生命、对世界的态度,
对语言的把握,都无法用技巧代替。说 白了,就是在这两
种文体里,装神弄鬼的把戏是无效的,故作深沉的做法是
无用的。你的眼界、见识、才情、学养就在你的文字里,
你无法藏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种写作的无难度恰恰
是它的难度所在。谁都可以写,谁都可以表达,谁都有写
的权利和表达的愿望。但是,怎样写和写什么,确实给每
一 个从事这两种写作的人提出了无法回避的难题。你可以
随意地写,也可以严肃地写,这是写作者的自由。然而,
当我们把写作纳入精神构建与生命的认知的谱系上考量,
那我们就不得不对 自己的写作持有足够的警惕与审慎。现
实太复杂了,它需要我们仔细地打量和思考,需要我们认
真地观察与回应。在我看来,用批评与散文的形式表达 自
我,需要足够的内省与挑战自我的勇气。读胡志文发表在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 7期的随笔 《那些思想拓荒者》,
我再次感到了这一点。
用随笔的方式表达对哲学的阅读与人生的感悟,这
是一种写作的冒险。因为,哲学有严谨的体系,而人生感
悟却是相对零散的。怎样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写
8o
读文学 /繁花
作者在写作之前就必须要解决的问
题。所幸的是,胡志文对此非常清楚。
他无意于对中外哲学流派的观点进
行条分缕析的梳理,更无意于深入
研究各学派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延伸,
他只是把这些哲人先贤作为当下的
精神坐标,探讨当代人如何才能接
近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那些生活
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哲人们,
他们生活的场景不同,性格不同,
对世界的关照方式和话语方式都不
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
生命意义的探寻,对理想状态的逼
近。正如胡志文所言 “尽管他们基
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其主张各不相同 弗斯没有失败,因为,荒谬只是放 睛的迷雾,看到欲望的泥淖对人性
甚至支离破碎,但落脚点尽归一处: 弃了印证生命价值的期待,西西弗 的污染;只有看到欲望之于生命的
去掉遮蔽,发现真想,印证价值, 斯的脚步依然是证明精神不死的最 附加性,才能谨慎地对待生命的选
安身立命。” 有力的证据。只要有对 “道”的信 择;而只有正确的选择,才能捍卫
在这篇长篇随笔中,胡志文从 仰,有献身的勇气,那么,荒诞便 本性,回到生命的原点,实现最终
“道 ”入手,对应的去却是当下欲 只是世界的表象,欲望便只是人生 的 “道”,实现生命的快乐和幸福,
望泛滥、道德缺席的社会乱象。虽然, 的自缚。这些都不是不可逾越的鸿 完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对 “道”
他没有写在欲望的漩涡中挣扎与苟 沟,而是可以扬弃的浪花。选择成 的言说开始,在回到对 “道”的坚
且的人们,但我们可以从他对老子、 为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守,这是一个圆形结构,既是文章,
孔子、第欧根尼、柏拉图等智者对 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欲望是人性的 也是人生。
“道”的执着地探索与实践的描述中, 一 部分,但它绝不是人性的全部。 可以这样说,胡志文的文字有
感受到他对在 “道”之中生命状态 欲望可以获得幸福和快乐,但那绝 关怀,也有情怀。他像一个虔诚的
的醉心与渴望。这是一种写作策略。 不是幸福的唯一指数。在胡志文看 信徒一样,秉承着对 “道”的 “信”,
他不说当下,只说过往,但他的情 来,孟子关于人性的解释便是我们 以对理想人生姿态的情感倾注回应
感倾注却透露了他的精神指向。他 应该坚持的法则——坚持本我,坚 当下失 “道”的生命现场的荒芜。
以一种迂回的修辞告诉读者,我们 守 良心。快乐其实并不遥远,幸福 然而,他并没有因为现实的不堪而
当下混乱无序的生命状态不值得留 也不是海市蜃楼,它就在我们身边, 愤世嫉俗、而怒 目金刚,而是以一
恋。因为,它已经远离 了生命的本 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不必外求,只 个学者的言说语调表达了自己的观
原,违背了自然的伦理。要想获得 需自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