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 堂 导 学 1.马克思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其基本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建设社会主义。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其是重点发展重工业。斯大林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没有取得成功。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栏目链接 课 堂 导 学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化”。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栏目链接 例3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中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的人是( ) 课 堂 导 学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栏目链接 C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斯大林 历史?必修2(岳麓版)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1.结合改革的背景、内容,对赫鲁晓夫改革进行评价 2.了解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在指导思想、内容、结果上的相同点及两次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的原因 3.了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景及效果不佳的原因 4.以苏联经济改革为鉴,指出我国经济改革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栏目链接 1.背景:二战后,________的弊端日益暴露,________问题尤为突出。 2.内容。 (1)农业方面。 ①用________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②允许集体农庄庄园拥有一定数量的________和牲畜。 ③开垦________,扩大谷物生产。 一、赫鲁晓夫改革 课 前 预 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栏目链接 斯大林体制 农业 荒地 收购制 自留地 ④开展大规模________运动。 ⑤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2)工业方面。 ①将部分____________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②给予企业调整________等权力。 ③尝试推行“____________”,以调动生产积极性 3.评价。 课 前 预 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栏目链接 种植玉米 企业管理权 部分工资 物质利益原则 (1)意义:一定程度上冲破了________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 (2)局限。 ①________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________改革。 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③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________。 课 前 预 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栏目链接 传统观念 理论 局部 20年建成共产主义 盲目性 ④赫鲁晓夫个人作风因素也阻碍了改革的进行。 4.结果:1964年,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失败,被迫退出政治舞台。 【应用思考】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 对“掘墓人”和“守墓人”应如何理解? 课 前 预 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栏目链接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所以说他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框架,所以他又是“守墓人”。 课 前 预 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栏目链接 提示: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课 前 预 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栏目链接 1.目的: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状态。 2.内容。 (1)工业方面。 ①推行____________。 ②运用________。 ③扩大企业的____________。 新经济体制 价值规律 经营自主权 课 前 预 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课后提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历史: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19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ppt
- 2012高考语文 考前30天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之二十七(大纲专用).doc
- 中层管理特训班大纲(通用版).doc
- 第6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ppt
- 第二讲-数据操作课件.ppt
- 《办公自动化》期末复习指导.doc
- 第七章课程标准.doc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清朝对边疆的经营.ppt
- 【历史】1.4《古代的经济政策》江苏课件(必修2).ppt
- 7号信令课程说明.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