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缅北段未定界问题再探——以清末中英边界交涉为中心1.pdf

中缅北段未定界问题再探——以清末中英边界交涉为中心1.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缅北段未定界问题再探——以清末中英边界交涉为中心1

( ) 第23 卷第 1 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3 . 1 V o l N o 2006 年2 月 Jou rn a l o f U n iver sity o f Scien ce an d T echno logy o f Suzhou (Socia l Scien ce) F eb. 2006 中缅北段未定界问题再探 —— 以清末中英边界交涉为中心 朱昭华 (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江苏 苏州 2 15009) 摘 要: 19 世纪末中英两国关于滇缅界务的交涉, 是当时晚清政府面临的诸多边界争端之一, 其中以北 段未定界, 即尖高山以北一段边界的争议尤为突出, 成为中缅边界谈判长期毫无结果的主要原因, 中英双方 都有支持其界线主张的理由, 至清朝灭亡, 中英始终未能划定中缅北段未定界。产生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 面的, 如清政府内部对英国殖民主义者所表现出来的强权政治的不满, 中国传统的治边思想、边疆政策与近 代意义上国家主权观念之间的冲突等。此外, 滇缅北段未定界地区的战略位置使得中英双方划界时, 都给予 了此段边界更多的重视, 从而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困难。 关键词: 清末; 中缅边界; 中英; 片马事件 中图分类号: K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0695 (2006) 0 1- 0 114- 06 晚清出现的滇缅边界问题, 是近代中英两国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新中国成立后, 与取得独 立的缅甸政府签订边界条约, 这一迁延半个多世纪的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中缅边界的划定, 其中一 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在分歧较大的北段未定界作出了较大让步, 放弃了对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上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 使缅甸取得了一条同它一直想争取得到的非常接近的边界, 即除片马、古浪、 岗房地区以外, 以太平江、瑞丽江、怒江、独龙江为一方、恩梅开江为另一方的分水岭划界, 向北直至中 ① 缅边界终点。 有西方学者评论说, 这个结果“与当时边界上两国国力不平衡的状态相比, 应当说是比 较宽宏大量的。”但中国政府的这一让步不是无依据的, 如同周恩来总理所指出的, 这个划界办法并 不是割地求和, 不是屈从帝国主义的安排, 而是深受中缅北段未定界地区历史发展状况制约的。本文 即以清末中英两国在中缅北段未定界问题上的交涉为中心, 考察了这一问题发展的历史根源。 对滇缅边界问题的研究, 民国时期即已开始, 如张诚孙的《中英滇缅疆界问题》, 刘伯奎《中缅界务 问题》等专著。这些论著考证中缅边界的历史沿革, 叙述了中缅边界问题产生的经过, 为我们了解历史 上中缅边界问题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 但文章多注重史实性的描述, 对问题缺乏 深入分析, 所用资料也十分有限。建国后, 有关中缅边界纠纷的研究还没有见到专门性论著, 主要成果 ② 散见于一些书 目的章节或单篇文章之中, 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和突破。 本文在利用一些珍贵档案材料 的基础上, 拟对清末中英滇缅北段界务交涉再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中缅北段未定界问题的由来 乾隆年间缅甸成为清王朝的藩属国, 中缅之间没有, 也无须有一条近代意义上的国界线。1886 年 英国占领上缅甸后, 中缅边界的划定问题凸显出来。时值曾纪泽担任驻英公使, 他力争怒江下游以东 之地划入清朝疆域, 并得到了英政府的允诺, 但清政府在中英谈判过程中, 坚持以存缅祀, 维系中缅之 收稿 日期: 200

文档评论(0)

liangyue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