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陕西地震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
明代陕西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 【摘 要】 明代陕西关中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给国家与社会稳定都带来了极大危害。通过对明代陕西省历史地震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明代的陕西省地震频发,烈度和震级均比较高;在时间方面,呈现出周期性的起伏变化;在空间上,明代陕西地震分布与汾渭地震带、秦岭大巴山地震亚区和陕北-庆阳地区这三个地震带的走向高度契合,且主要分布在汾渭地震带。通过考察明代陕西省地震分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对我们在预防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害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关键词】 明代;陕西;地震;时空分布;影响
地震是中国古代社会面临的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因其具有发生的突发性、瞬时性,易诱发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等特点,常常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历史上,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高烈度高震级的破坏性地震,尤其是陕西省。[1]在有明一代,陕西的地震灾害在全省范围内都有分布,无论是地震发生的频率,还是地震的烈度,陕西省均要远远高于周边其他省份,成为地震的重灾区,尤其是关中地区。因此,通过研究历史时期的陕西省地震发生的状况,了解和认识其发生规律,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合理布局地震灾害救助区域和抗震减灾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于明代陕西省的地震研究,前辈学者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主要有袁林编著的《西北灾荒史》,宋立胜主编的《陕西省志异与地方治理――以嘉靖乙卯陕西大地震为例》等。但是,上述的著作大都注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或选取某一次地震进行研究,而对明代整个陕西省发生的地震整体与宏观研究不多,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因此,对于明代陕西的地震的研究有进一步深化与扩展的必要
一、明代陕西地震的时间序列及其特征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的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有十三个封建王朝曾在此建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地震史料。[2]明朝的地震资料主要集中在正史、地方志和明朝的“实录”“会要”当中。通过搜集史料,鉴别和整理之后,建立如下时间序列。[3]
从见诸史料记载的明代陕西地震发生次数上看,从明太祖洪武“十年正月癸巳(1377年2月22日),西安府地震。”[4]第一条记载开始,到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略阳地震。”[5]为止,共发生3级以上有感地震131次。其中3~3?级地震22次、4~4?级地震83次、4?级地震7次、5~5?级地震15次、6~6?级地震2次、7级以上地震2次;占地震总次数的比例依次为16.8%、63.35%、5.34%、11.45%、1.53%、1.53%(参见表1)。最为强烈的一次是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的华县大地震。根据现有研究发现,华县大地震的烈度为Ⅺ度,由此估计地震的震级相当于8级。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明代陕西省所发生的地震次数随震级的增加而递减,符合地震频度与震级的G-R关系。明代陕西省地震在时间序列上有以下特征:
1、从整个明朝的地震发生情况来看,有明一朝,陕西多地震
表一虽然是不完全统计,但足以表示出明朝地震发生的时间频度。洪武、永乐、正统年间(1368-1449)陕西虽有地震发生,但震级不高,破坏不大,在史料中记载较为简洁,且地震发生的次数较少。比如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三月(1391年4月26日)发生的一次地震,记载极为简略,“壬子夜,西安府地震”,[6]让人无法得出更多的关于此次地震的消息。成化朝之后地震发生的频次逐渐增多,在弘治年间达到第一个高峰期。弘治年间(1488-1505)共发生18次有感地震,并且发生一次7级地震。弘治十四年(1501年)1月大荔县朝邑镇发生地震,“辛酉弘治十四年正月,陕西西安、延安、庆阳、潼关等处,地震有声,朝邑县地震尤甚,声响如雷,震倒官民房屋五千余间,压死男妇一百七十余人,自朔至望日,震尚未息,不时动摇。遍地窍眼涌水,有震开裂缝,长一二丈或四五丈者,涌出溢流如河。”。[7]在《弘治实录》卷一七零、马文升《马端肃公奏议》卷七、郭实《续朝邑县志》卷八、清人姚远翔《华岳志》卷四《地震祭文》等一大批文献中记载了这次地震。这次“朝邑地震”不但延续时间长达一年,而且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属于该时期级别较高,规模较大,损失较为严重的地震,具有代表性
正德与嘉靖年间,陕西的地震频次与烈度均达到明代的高峰期,六十七年间发生了58次地震,其中5级以上地震9次。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发生了陕西历史上唯一一次有记录的8级地震,“壬寅,是日陕西、山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鸡犬鸣吠。陕西渭南、华州、朝邑,三原等处,山西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