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预警信号识别与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电图预警信号识别与分析要点

* SCD患者有80%死于心律失常,其中83%死于快速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17%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 从病因分析,冠心病是导致SCD的首要原因,约占65%,其次是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以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 另外约10%的SCD由一些原发性心电活动异常导致 * * 内膜下急性心肌缺血 * * * 前降支T波综合征 1982年 * 缺血性J波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严重心肌缺血,进而引起心外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nstantaneous 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的增加而新出现的J波,这种与心肌缺血直接相关的J波称之为缺血性J波。 急性心梗、冠脉痉挛、PCI术等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均可引起缺血性J波 缺血性J波常与T波电交替同时出现,这两种心电极不稳定的心电图表现出现时,高度可能发生室颤及猝死。 缺血性J波与Brugada综合征的J波产生机制相同,引发室颤与猝死的高危性等同 * 8-16mm * ?“巨R?波”型ST?抬高由Madias于1993?首次提出:QRS波与ST-T?融合在一起,ST?段呈尖峰状抬高或下斜,J?点消失,R?波下降支与ST-T?融合,浑然成一斜线下降, 致使QRS?波群、ST?段与T?波形成单个三角形,呈峰尖、边直、底宽的宽波,难以辨认各波段的交界 * CRBBB不影响40ms间隔向量 * 50%患者23avF及V4-6出现异常Q波 * * 符合率60% * 符合率60% * 符合率60% * 符合率60% * * 1913年mine首先记录到TWA 缺血,炎症,药物,中毒及内环境紊乱,离子通道疾病 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TWA与室性心律失常有着密切关系 发现LQTs,高危冠心病,心肌病,晕厥患者等 * 尼亚加拉瀑布与伊瓜苏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 1954年 Burch报告见于SAH,也称交感神经介导性巨大倒置的T波, 脑血管意外(脑出血、SAH、脑肿瘤、外伤) 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脑缺血阿斯后(高度Avb) 急腹症、神外手术、肺栓塞、二尖瓣脱垂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大量的交感胺释放入血,直接作用于心肌造成心肌损伤。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或透壁性心 肌缺血,致心外膜复极迟缓 ; * 注意与缺血性巨大倒置的T波;心尖肥厚心肌病 * 早在1949年Smirk就指出RonT现象室性早搏可以突然发生死亡。Dolana等又发现RonT现象室性早搏可以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Lown等将RonT现象的室性早搏列为最高级别的室性早搏,表示预后不良 * ARVD是一种主要以右室心肌组织不同程度地被脂肪和纤维组织所取代的心肌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右室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也是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多数发生于青年男性,常有晕厥及猝死家族史;心脏结构正常;致命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猝死 * 1978年 Coumel * J波下壁;大于0.2;切迹 * QT间期延长的主要病因有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或毒性作用、严重电解质紊乱、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心肌病、脑血管疾病等 男470ms;女480ms * * ② 肥厚性心肌病 * * ③ 扩张型心肌病 1994年Momiyama DCM三联征 左胸导联高电压 Rv6/Rmax大于3 肢体导联低电压 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 * * ④ 高血钾症 * * ⑤ 洋地黄中毒 * * 三 高危心电现象及综合征 * ① T波电交替(TWA) A:正常;B:缺血发作时(缺血性J波+T波电交替);C:室速发作 * T波电交替是目前公认的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室速室颤)最具预测 价值的无创电生理指标 * ② 尼加拉(Niagara)瀑布样T波 1、倒置T波开口宽阔,谷底相对狭窄,两支不对称 2、巨大倒置T波电压≥1.0 mV,部分达2.0 mV,多出现在左胸导联 3、QT间期显著延长,可达750ms以上是重要特征,占80% 4、不伴ST段移位和异常Q波 5、T波演变迅速,持续数日后可自行消失 6、易发作室速、室颤等 Niagara falls * * * * 电生理机制:心室易颤期位于心室收缩中期末,相当于心电图上T波顶峰前30ms及T波顶峰后40ms内,历时70ms。心室各部分心肌细胞处于不同的复极化阶段,易发生折返产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③ RonT现象 * * 机制:1.第二个早搏侵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