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型不对称镍酞菁的合成,表征及光电性质.pdf
V01.3l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No.8
2010年8月 CHEMICALJOURNALOFCHINESEUNIVERSITIES 1585~1589
新型不对称镍酞菁的合成、表征及光电性质
高俊珊1,石铁铮2,赵庆环2,杜锡光2,张海黔1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16;
2.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长春130024)
摘要通过改进传统的酞菁合成方法,得到了一种新的不对称酞菁2·(4一异丙基苯氧基)-9(10),16(17),23
(24)-三(4.叔丁基苯氧基)酞菁镍(简称NiPe2),并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及紫外一可见一近红外光谱对其进行
了表征,分析了其町能的形成机理以及循环伏安性质.这种新的不对称酞菁在近红外光区有明显的吸收峰,
并且其固体紫外-可见光谱的Q带发生红移,说明形成了J一聚集体.
关键词不对称镍酞菁;近红外光谱;循环伏安;J·聚集体
中图分类号06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1-079012010)08.1585-05
酞菁是一类具有187r电子的平面大环化合物,从结构上看,由于外围的4个苯环上的16个氢原
子可以被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因此酞菁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其中,外围被不同取代
基取代的酞菁即为不对称酞菁.近年来,不对称酞菁作为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器¨。1、
场效应晶体管H’5J、分子整流器【6o以及生物分子荧光标记¨1等方面.因此,合成新的不对称酞菁以及
开发新的不对称酞菁的合成方法,是扩展酞菁材料的新性能研究及开发酞菁化合物更广泛应用的前提
基础,也是许多研究人员的新课题.目前,不对称酞菁合成方法主要有统计缩合法旧’9J、亚酞菁扩环
酞菁法中的亚酞菁本身不稳定,合成困难,产率较低;高分子法则需先得到与高分子支链相连的邻苯
二腈,这种高分子取代二腈与其它取代基的邻苯二腈以摩尔比l:3反应,由于高分子体积大,得到由
高分子取代的不对称酞菁,再通过反应将高分子部分分离,就可以得到A,B型不对称酞菁,但其缺点
是反应过程比较复杂.半酞菁法则是合成A:B:型不对称酞菁的主要方法.新型不对称酞菁合成方面
存在的困难,极大地限制了不对称酞菁的应用.
本文通过改变传统的酞菁合成方法的反应条件,得到了一种新型的不对称酞菁,并通过质谱、红
外光谱及紫外一可见一近红外光谱进行表征.这种新型不对称酞菁易于分离,容易形成J一聚集体,在近红
外区域有明显的吸收峰.
1 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500
Magna-560阿R红外光谱仪(KBr压片);Cary
仪;CHl630电化学工作站.
余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1.2实验过程
传统的酞菁合成路线为135cc下邻苯二腈与金属盐反应¨7|.本文对反应条件进行改进,得到了不
收稿日期:2009-11-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SBK200922574)资助.
联系人简介:张海黔,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E-mail:zhanghq@nuaa.edu.cn
杜锡光,男,博上,教授,主要从事有机智能材料的研究.E-mail:xgdu@nenu.edu.c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01.3l
对称的镍酞菁,合成路线如Schemel所示.将0.55g(2
0.15 mL
mL辛醇和2
gNiCl2·6H:0(0.63mmo])加入到4
合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均匀后,迅速加入到170oC的油浴中,加热反应8
h.反应结束后,将混
抽滤,滤饼经硅胶层析分离,得到墨绿色固体(NiPc2).
“:
里里旦:!!塑!!: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 VIP
- 阿托品化与阿托品中毒的主要区别.docx VIP
- 麦克维尔多联机安装说明书.pdf VIP
- Unit 2 Section B(1a-Project)课件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pptx VIP
- 南京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ppt课件 L12 - DAG.pdf VIP
- 南京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ppt课件 L11 - GraphTraversal.pdf VIP
- CH_T 7002-2018CN 无人船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规程.docx
- 生产现场质量问题分析与解决培训.ppt VIP
- SMP-03-005-00 委托生产文件管理规程.pdf VIP
- 南京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ppt课件 L10 - Union-Find.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