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矮秆突变体及其回复体中Ds插入位点与转座行为的分子分析论文
水稻矮秆突变体及其回复体中Ds 插入位点与转座行为的分子分析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随着水稻基因组全核苷酸序列测定工作的完成,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已成为水
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构建突变体库是研究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一条重
要途径,常用的突变体库构建方法有物理和化学诱变、插入突变、基因沉默等。
其中,利用 Ac/Ds 系统构建水稻突变体库的方法得到了广泛运用。株高是水稻等
粮食作物一个十分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丰产、耐肥和抗倒伏性
能。本研究室经过多年对粳稻品种Dongjin 的Ac/Ds 插入突变株系的栽培,从中筛
选到一株具有Ds 插入且表型矮化的矮秆突变体 (Dwarf mutant ,DM ),经栽培后
出现株高表型部分回复的回复突变体 (Revertant type ,RT )。本研究对该突变体及
其回复体中Ds 插入位点与转座行为进行了分子分析,取得了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
结果。
一、对矮秆突变体进行初步的表型鉴定;基于 TAIL-PCR 技术分离了矮秆突
变体Ds 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Ds 标记基因及其编码
蛋白展开分子鉴定,结果显示:
1. 与野生型 (Wild-type ,WT )相比,矮秆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旗叶倾
角扩大,其平均株高45.9 cm (野生型79.0 cm ),旗叶倾角75.6° (野生型25.3°)。
2. 基于TAIL-PCR 技术,从矮秆突变体基因组DNA 中分离克隆到Ds 插入位
点侧翼序列,通过NCBI-BLAST 在线分析显示,Ds 插入在水稻第 3 号染色体上
(BAC 克隆序列OSJNBa0054H04.28,登录号AC106887.3 )。
3. 此Ds 标记基因包含4 个外显子和3 个内含子,Ds 插入在其第4 外显子上。
该基因编码产物为氧化还原酶,共有549 个氨基酸残基,从第401 到第497 个氨
基酸是一个高度保守的2OG-Fe (II )氧化还原酶蛋白结构域。
4. 对该氧化还原酶进行分析,BLASTP 寻找同源蛋白,SWISS-MODEL 分析
此蛋白及其关联蛋白的高级结构,发现此蛋白由9 个α-螺旋和13 个β-折叠结构组
成,与一些赤霉素氧化酶(GA3ox 、GA20ox )具有相似的蛋白空间结构。
以上结果表明,矮秆突变体(DM )矮化表型源于Ds 元件(4.6 kb )在氧化
I
中文摘要 水稻矮秆突变体及其回复体中Ds 插入位点与转座行为的分子分析
还原酶基因第4 外显子上的插入。经过分析,推测此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编码GA
氧化酶的基因,通过影响GA 的合成来维持水稻的正常株高。
二、对矮秆突变体 (DM )进行栽培,后代出现株高表型部分回复的回复突变
体(RT )。对回复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同时,基于TAIL-PCR 技术以及利用生物
信息学手段,对其Ds 转座行为和新的插入位点展开分子鉴定,结果显示:
1. 回复突变体的平均株高74.1 cm (野生型79.0 cm ),旗叶倾角44.1° (野生
型25.3°),株高表型部分回复到正常。
2. Ds 以“内切酶模式”转座机制在回复突变体的氧化还原酶基因上发生切离,
并在Ds 原初插入位点残留序列为 “CATCATGA ”的8 bp 转座足迹。
3.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FGENESH 和GeneMark.hmm 分析,发现8 bp 足迹残
留导致氧化还原酶基因第4 外显子被分隔为2 个分别长168 和327 bp 的外显子,
增加 1 个新的内含子 (长83 bp ),且编码产物减少为524 个氨基酸残基。利用软
件DNAMAN 和SWISS-MODEL 分析发现,8 bp 足迹残留后的氧化还原酶在减少
了部分无规卷曲结构的同时多出一个α 螺旋结构。
4. 基于 TAIL-PCR 技术,通过选用不同的简并引物,在回复突变体基因组中
扩增并分离到2 条Ds 转座后新的插入侧翼序列,定位在水稻第2 号染色体(PAC
克隆P0477B05 ,登录号AP005310.3 )和第6 号染色体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