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组 芍甘(片剂)分离精制实验方案汇报.pptxVIP

4组 芍甘(片剂)分离精制实验方案汇报.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芍苷片剂 制备工艺过程 07 吕鹏 08 陈丽红 芍药、甘草 工艺线路及说明 工艺线路优选 ——实验设计 内容组成 芍药、甘草 芍药甘草汤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 药味组成:白芍 12g 炙甘草 12g 功能主治:营阴不足,肝脾不和,症见脘腹诸痛,四肢挛急等。 方解:白芍为主药,甘草为君药。配伍严谨,药简效宏。 白芍 来源:属毛茛科多年生宿根草 本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芍药可 分为白芍和赤芍。 应用:中医用白芍治疗头晕、肢体痉挛、月经不调和自汗等症状;赤芍用于活血化瘀、清热凉血。 成分:芍药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苷类、萜类、黄酮 类、鞣质类、挥发油类、酚类和糖类等化合物。其中芍药苷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芍药苷 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 胀果甘草( G. inflataBat.) 或光果甘草( G. glabraL.) 的 干燥根及根茎。 应用:有润肺止咳、补气益肾、调和解毒、缓急止痛等功能。炙甘草有镇痛、镇咳平喘、抗心律失常、抗炎、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 成分:有效成分包括多糖类、黄酮类、三萜类等。甘草酸、甘草苷 工艺线路及说明 处方估算 药材的干浸膏得率为18% 颗粒含水量为3%-5% 糊精(干浸膏:糊精=5:1,若因醇沉而使浸膏减少可酌情增加) 1%滑石粉,10%干淀粉 片重为0.5g,处方固定生产量为1000片 制备1000片需要白芍、甘草药材各1030g。 每天服用生药量:白芍12g、炙甘草12g 每天需服用11.7片即12片 处方 :芍药 1030g 甘草 1030g 糊精 约206g 滑石粉 约5g 干淀粉 约50g 共制成1000片 芍药 煎煮液 甘草 浓缩液 醇液 加水煎煮 加热浓缩 加醇、静置、过滤 稠膏 加热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的稠膏 干浸膏 干燥 粉碎成细粉后过100目筛,加入糊精 混合物 颗粒 滚压机压成薄片,制粒机粉碎成所需大小的颗粒 片剂 添加滑石粉、淀粉,压片 工艺路线说明 水煎煮 芍药中的有效成分芍药苷,甘草中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苷。这三 者都为苷类,在水和醇中都有一定的溶解性。本组采用了水煎煮这一传统工艺,高效方便。水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将影响有效成分的提出。 水煎煮 乙醇加热回流 乙醇渗漉 工艺线路说明 水提醇沉 水提醇沉的方法可以除去一些不溶于醇的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加醇量,加醇方式直接影响着精制效果,将会对有效成分含量及接下来得到的浸膏量带来影响。 工艺线路说明 制粒:干法制粒 干法制粒将直接得到干颗粒,避免再一次干燥。 制粒工艺 湿法制粒 干法制粒 工艺线路优选实验设计 提取工艺 提取工艺水平因素 水平 因 素 A加水量(倍) B煎煮时 间(h) C煎煮次数 (次) 1 8 1 1 2 10 1.5 2 3 12 2 3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取300g白芍和00kg甘草按照以下设定煎煮 试验号 A B C 出膏率% 芍药苷含量mg/g 1 1 1 1 2 1 2 2 3 1 3 3 4 2 1 2 5 2 2 3 6 2 3 1 7 3 1 3 8 3 2 1 9 3 3 2 醇沉工艺 影响因素:加醇量、加醇方式 加醇方式:加入70%乙醇量,分别用一次性加入、缓慢加入边加边搅拌的方式进行醇沉,根据芍药苷损失率来比较两种方法。 加醇量:分别用50%、60%、70%、80%的乙醇量来进行醇沉,根据沉淀量及芍药苷损失量比较精制效果。 制粒工艺 分别以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为赋形剂, 将其分别以1:10、2:10、3:10、4:10、5:10的比例与提取物粉末混合制粒, 从制剂的粒度、制剂的溶化性、制剂的水分、制剂的吸湿率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得出的颗粒进行综合性评价 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色谱柱: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磷酸盐缓冲液(22∶77:1) 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40℃;进样量20μL 标准品、供试品溶液:均采用75%甲醇溶解,经超声、滤膜过滤、定容后浓度分别为40μg/mL、1.5g/mL 。 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