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芍甘口服液 第2组 17、18、19、20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仪器与试剂 实验内容与步骤 结果讨论与分析 实验 目 的 1.掌握设计中药复方的精制分离方法与技术; 2.掌握芍药甘草汤分离过程中的醇沉、超滤等吸附分离原理; 3.熟悉不同精制工艺对芍药甘草汤的固含物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4.了解打大孔树脂、超滤等吸附分离原理。 实验 原 理 甘草酸 三萜类化合物 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 作为甜味剂,广泛用于各类食品。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特殊甜味。 实验 原 理 甘草苷 黄酮类化合物 为白色粉末,甜味缓慢、存留时间长。 实验 原 理 芍药苷 为吸湿性无定形类白色粉末 在酸性环境下芍药甙稳定(pH2~6),在碱性环境下不稳定。 实验 流 程 处方设计 芍药 500g 甘草 500g 甜菊苷 适量 苯甲酸钠 适量 制成1000ml 处方设计 制备方法: 取以上芍药、甘草两味,浸泡0.5h;加10倍量水煎煮,煎煮两次,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660ml(密度约为1.5g生药/ml); 待浓缩液冷却后,加入95% 乙醇至醇浓度为70%,4℃放置12 h,滤出上清液,采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70℃)至无醇味,得芍药甘草清膏。浓缩液加水稀释,调整到与成品相类似的浓度,冷藏,过滤。取芍药甘草液,加入甜菊苷0.03%、苯甲酸钠0.05% ,调节PH至5.0-7.0,模拟60Co-γ射线辐照灭菌条件灭菌,若出现沉淀,滤过,加入适量纯净水制成1000ml口服液备用。 将上述口服液分装入口服液瓶中(10ml/支),干燥、灭菌、分装。 处方设计 【主要成份】芍药、甘草;辅料为甜菊苷、防腐剂。 【适应症/功能主治】调和肝脾,缓急止痛。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规格型号】10ml*10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1支),一日2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贮 藏】密封,置阴凉处。 处方设计 以实验室设备考虑,提取药材按处方量的2/5实验。 芍药 200g 甘草 200g 甜菊苷 适量 苯甲酸钠 适量 制成400ml 仪器:天平(十万分之一和百分之一)、电磁炉、煎煮锅、量筒(1L、250ml)、滤布、旋转蒸发仪、布氏漏斗、真空泵、烧杯、灭菌柜(工业生产则选用提取罐、浓缩罐、醇沉罐、高速离心机) 仪器与试剂 药材:赤芍、甘草 试剂:苯甲酸钠、甜菊苷、蒸馏水、95%乙醇、乙腈、甲醇、三氟乙酸均为色谱纯,哇哈哈纯净水 1、芍药甘草提取液制备: 称取药材赤芍、甘草各200g,浸泡0.5h;置于煎锅内,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4L,煎煮2h;第二次加水3.2L,煎煮1.5h;合并煎液,滤过,得芍药甘草提取液。(称量体积V1备用) 壹 实验步骤 2、芍药甘草提取液精制分离: 取芍药甘草煎煮液,采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70℃左右,-0.08MPa)至260ml; 壹 贰 实验步骤 待浓缩液冷却后,加入720ml 95% 乙醇,4℃放置12 h,布氏漏斗滤出上清液,(测体积V2,留样备用)采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70℃)至无醇味,得芍药甘草清膏。 3、预配液: 经过纯化处理后的药液,若直接配液,还会有大量沉淀产生。为了避免灌装灭菌后产生沉淀,一般需要将醇处理后的浓缩液加水稀释,调整到与成品相类似的浓度,再冷藏处理,这时某些难溶性成分以及高分子杂质会从溶液中沉淀下来,提前滤除。 壹 叁 贰 实验步骤 壹 叁 贰 肆 实验步骤 4、取芍药甘草液,加入甜菊苷0.12g、苯甲酸钠0.2g ,调节PH至5.0-7.0,模拟60Co-γ射线辐照灭菌条件灭菌,若出现沉淀,滤过,加入适量纯净水制成400ml口服液备用。 固含物检测 检测 将表面皿洗干净后置于105℃烘箱中,烘至恒重;精密移取原液、醇沉液、配置液各 10 mL,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W1)中,使其在表面皿中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水浴蒸干,于 烘箱中逐渐升温至100-150℃,干燥 2 h,置干燥器中冷却 至室温,迅速称重(W2),再放置烘箱中,干燥1h,称重(W3)两次重量差异低于0.3mg。计算固含率。 固含率(mg/mL) = (W3- W1) /10。 成分检测 甘草酸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 C18(4. 6 mm ×250 m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丙烯腈_衣康酸铵共聚竞聚率的测定及共聚组成的控制_张寿春.pdf
- tian从言语障碍特征、影像学方面了解传导性失语的发病机制.pdf
- 丙烯腈_衣康酸共聚物稀溶液的粘度行为_程璐.pdf
- 丙烯腈_衣康酸在DMSO_H_2O中的共聚物结构模拟_张旺玺.pdf
- 丙烯腈_衣康酸在DMSO_H2O中的共聚物结构模拟.pdf
- 氨水团簇H_2O_NH_3_n__省略__1_6_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_高保生.pdf
- 不同PAN原丝结构差异性研究.pdf
- 超声蚀刻法研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皮芯结构_胡秀颖.pdf
- 超临界硅胶柱层析.pptx
- 城市化背景下新型儿童社区教育模式研究——宁波市四点钟学校的启示.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