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认知神经研究中的积极共情.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神经研究中的积极共情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Vol. 24, No. 3, 402–409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6.00402 认知神经研究中的积极共情* 岳 童 黄希庭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 400715) 摘 要 积极共情指个体对他人积极情绪状态的理解和间接分享过程。虽然它与消极共情在产生过程中都依 赖于镜像神经系统和心理理论系统的活动, 但是两者在产生难度上不同。对于积极共情情感如何在大脑中表 征的, 不同的研究者观点各异:一些认为与消极共情一致, 都集中在脑岛及其相关脑区; 而另一些则认为是大 脑的愉悦系统。关于积极共情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共情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方面。今后需要进一步了解 积极共情在产生机制和情感表征上的特点, 拓展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展开对特质积极共情神经基础的探讨。 关键词 共情; 积极共情; 消极共情; 神经基础 分类号 R395; B845 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产生的感受来源 事实上, 分享和理解他人的积极情感状态一 于他人的前提下, 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 直以来都是宗教领袖、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期探 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De 讨的问题。在佛教中, 随喜(mudita) (在他人的快 Vignemont Singer, 2006) 。这种能力可以使个体 乐和成功中寻求喜悦感), 连同慈爱、同情和平静 快速的与他人情绪状态形成关联, 在人们社会交 等, 是需要修炼的 4 种美德之一(Wallace 往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De Waal, 2008) 。学者 Shapiro, 2006)。在亚当·斯密所著的《道德情操论》 们对共情问题的关注历时多年, 但迄今为止大都 中, 认为自己在不获益的前提下还能对他人的幸 集中于对他人消极情感(如疼痛、厌恶、悲伤等) 运感兴趣并为之感到快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 的共情反应上(Cikara Fiske, 2011; Perry, 感。不少心理学研究也在关注类似的现象, 如共 Hendler, Shamay-Tsoory, 2012) 。例如, 在最近的 情喜悦(empathic joy) (Smith, Keating, Stotland, 一项元分析中, 作者总结了关于共情反应的40 项 1989), 对他人正面情绪的反应(Gable, Gonzaga, fMRI 研究, 其中有 30 个关注的是疼痛共情领域 Strachman, 2006), 替代奖赏(vicarious reward) (Fan, Duncan, de Greck, Northoff, 2011) 。即使在 (Mobbs et al., 2009; Morelli, Lieberman, Zaki, 特质层面, 综观目前比较权威的测量特质共情的 2015)等等。在此基础上, 有研究者将这种对他人 量表, 大多数所关注的也是个体在面对他人痛苦 积极情绪状态理解和间接分享的过程称之为积极 不幸时的认知及情感分享能力。关于这类对于他 共情(positive empathy) (Morelli, Lieberman, 人消极情感的共情现象, 研究者们将其称之为消 Zaki, 2015; Sallquist, Eisenberg, Spinrad, Eggum, 极共情(negative empathy) (Morelli, Lieberman, Gaertner, 2009) 。 Zaki, 2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