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只鞋的启示.doc
一只鞋的启示
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遭掷鞋干扰,各国媒体当即纷纷报道,消息瞬间传遍世界。但当时正在进行直播的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和新闻频道立刻做了断讯处理,画面切回到演播室。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也曾随行温总理采访,后来她在博客中描述了这一段经历:由于伦敦正值大风雪,交通困难,包括凤凰在内的一些香港媒体便放弃了前往剑桥大学采访,认为“反正中央台有直播,外国通讯社有画面”,于是“大家齐聚在一起看中央四套的直播”。当央视直播出现状况后, “大家开始上网寻找最新消息,很快,路透和BBC的快讯出来了,原来有人扔鞋子,很快路透有了警察拿着那只鞋子的照片。过了几分钟,Sky打出了突发新闻:记者报道有一个台下的听众扔鞋子,记者不忘加上一句:用最时髦的方式抗议。”
除央视直播中断现场信号外,在国内媒体的初期报道中,在处理这条新闻的时候,同样隐去了重要的情节,除了只是把这一事件说成“干扰事件”之外,报道的角度主要放在中方的抗议和英方的道歉上,根本没有提及扔鞋一事。包括外交部2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外国记者问及此事,新闻发言人也笼统地一句话带过:“演讲过程中,有人极力干扰现场秩序,破坏演讲。”也就是说,国内受众从国内新闻媒体上无法获知温总理在剑桥演讲时现场发生了何种干扰。
国外一些媒体立刻就此说事儿,再次对中国新闻媒体的报道手法给予负面评价。如某些西方媒体评论道:“2008年,前任总统布什被人扔鞋子的时候,中国媒体反应迅速,报道及时,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优良素质。昨天,中国媒体奉行了沉默是金”;“新华社报道,英国当局对此意外事件表示歉意,而且中方‘对这件事情表示极大的愤慨’。但是,报道中没有说明意外事件具体指什么”; “对温家宝在剑桥的遭遇,大陆媒体多采用官方新华社的通稿,都绝口不提扔鞋一事”; “中国媒体对可能令国家领导人难堪的的新闻通常一律不予报道,因为不愿意丢面子”。
2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联播》中,用了整整4分钟的时间,详细报道了“扔鞋事件”始末。报道从语焉不详到客观坦率,媒体立刻由被动转为主动,不仅得到了国内受众的肯定,也令西方媒体大跌眼镜。一些媒体随即称: “中国中央电视台在2月3日晚间的《新闻联播》节目中,罕有地完整播出了整个‘扔鞋’过程。打破了中国媒体不报道本国领导人被抗议的惯例”;“当星期二晚间,没有经过任何剪辑的剑桥掷鞋图像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中的时候,很多中国问题观察家感到出乎意外”。
对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时遭遇受干扰的事件通过媒体公布于众的做法,对于中国来说实属罕见,“扔鞋”这种极端状况更是首例。如果说,媒体“不报”是多年来的惯例,那么,“报”就成为了改进,甚至具有突破的意义。不管转变的决策过程如何,但在短短一天多的时间内,相信至少有以下两个因素促使决策者及时做出决断。
一是看到互联网已使事件的相关信息广为传播。中国的网民不仅从网上各种新闻源第一时间获得有关信息,并且还在不断获得后续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从国外新闻媒体网站发出的文字报道、路透社拍摄的保安人员捡拾讲台上鞋子的照片,以及CNN、Sky、YouTube等网站的众多视频。获得这些信息的不少网友,又通过论坛、博客等手段将这些信息迅速地在国内进行二次传播。也就是说,尽管国内的新闻媒体没有报道现场状况,但网民通过互联网已洞悉全部。倘若此时新闻媒体的报道不及时改变,势必陷入更被动状态,试想随着事件的发展,媒体如何进行后续报道?
二是看到事件发生后民众的反应冷静平和。“德国之声”2月4日的一则报道写道: “在一次北京街头民意调查中,接受访问的居民却有不同的观点: ‘对于我们来说,温总理在我们心中,我觉得,你报一报吧,对咱们国家也挺有好处的’; “这只有给他加分,增光,没有什么影响。’这两位居民的观点代表了绝大多数北京人的看法。在中国的网络论坛上,许多网友发贴称赞温家宝在整个事件中反应沉着,并将演讲继续下去。”广大网友不仅高度评价了温总理当场“处变不惊”,纷纷夸赞说“体现了大国政治家的风度”,而且还出主意说温总理的回答其实可以更加幽默,如:“这位扔鞋同学可能认错了人吧。” “朋友,这鞋是中国制造吧?没我们造鞋,你还光着脚呢。”网友对扔鞋者的行为也纷纷给予谴责,有的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盛名,扔鞋可不是剑桥的一个专科,高等学府不是暴力的地方,有意见有矛盾都是通过辩论和讨论来解决的”;有的说:“剑桥应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羞耻。明目张胆在大庭广众间将伊拉克人的创意借用了已经够丢人了,可倒是在家好好练练哪,既无臂力又无准星,说是个‘山寨版的飞鞋’都抬举他了!”
不论从哪个层面和角度看,国内媒体的初期报道手法都显得落伍,且显得没有自信。
在间丘露薇的文章中,有两处文字点了国内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