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在西方钢琴作品中的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元素在西方钢琴作品中的运用.doc

中国元素在西方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摘 要】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所形成的丰厚民族文化不但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无数外国人所肯定和推崇。所以在西方钢琴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中国元素,彰显着中国文化的价值和魅力。鉴于此,本文从中国元素在西方钢琴作品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西方钢琴作品;中国元素;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77-02   一、中国元素的含义   所谓中国元素,并没有一个精准的概念,而是以一种集合体形式存在的。其是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中国人创造、传播,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人文风情的文化成果,包含历史、艺术、建筑、宗教、民族等众多领域。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民族文化是十分丰厚的,加之受历史、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不同,所以在艺术创作方面,很多创作者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元素,希望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异域风格,既有力地推动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融合,同时也彰显出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二、中国元素在西方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一)中国调式音阶的运用。调式音阶是音乐的骨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五声调式,即用纯五度音程关系排列的宫、商、角、徵、羽,其特点在于其基础音调是由大二度和小三度组成的,而且没有半音关系,这也是西方创作者对五声调式最基本的认识。早在浪漫主义初期,五声调式就出现了西方钢琴作品中。舒伯特创作的《C大调未完奏鸣曲》,就融入了五声音阶,在乐曲的第九小节处,便以三连音的形式完整展示了C宫调的五音。随后,李斯特在他的《艾斯特庄园的喷泉》中,也同样使用了五声音阶,并利用这种音阶形式表现出了鲜明的印象主义色彩。到了近代,对于五声调式和音阶运用最为娴熟的,当属美籍俄裔的作曲家齐尔品。齐尔品曾有过在中国游历和讲学的经历,而且娶了一位中国太太,所以他对中国传统音乐十分熟悉,曾创作出了《五声音阶钢琴练习曲》,整个作品包含两套组曲和一套小品集,全部采用了五声调式音阶,第一次全面展示出了这种调式音阶的魅力,不但丰富了钢琴创作的手法,也获得了全新的音乐效果。   (二)中国节奏的运用。英国作曲家班托克曾表示,节奏和旋律是东方音乐最基本的特征。在很多西方音乐家看来,中国音乐的节奏在整体上是趋于稳定和均衡的,这也是与中华民族崇尚的中和之道是一脉相承的。在德彪西的《练习曲》中,就广泛运用了这种节奏。很多地方都明确标明了自由的、随心所欲的记号,给与了演奏者以极大的自由,获得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二度创造效果。又如齐尔品曾在《仙女与农夫》这部作品中,根据中国音乐节奏的特点,以钢琴的形式对锣鼓的音色进行了模仿,获得了戏剧色彩的节奏效果。相对于其他音乐要素来说,西方作曲家对节奏元素的运用是比较少的,但是其特色却是十分鲜明的。   (三)中国旋律的运用。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有着很多脍炙人口的旋律,并在西方广为流传。如家喻户晓的民歌《茉莉花》,就曾经出现于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同样,这首民歌也出现在了西方的钢琴作品中。如俄罗斯作曲家阿里安斯基,就将这段旋律运用到了练习曲的创作中,在他的25号练习曲中,采用了回旋曲式,让主题的呈示部和插部交替出现,开始部分运用了西方大小调和声进行。作品以轻快甚至急促的形式,两次运用了这守古老的民歌,旋律素材是中国化的,但是又有着较为张扬的西方情感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齐尔品《五首音乐会练习曲》中的《木偶戏》,同样也借鉴了中国的民歌小调。这是一首E大调的小快板作品,属于不对称的三部曲式,主旋律来自于安徽地区的民歌《十二月探妹》,开始部分予以了完全的引用,结尾部分以高八度的形式进行呼应,整首曲子气氛欢快,表现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作品对中国旋律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在西方的传播。   (四)中国故事的运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中,有着众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和传说,很多西方创作者也将创作视角投向了他们,试图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描绘,重现当时神秘、引人入胜的东方情境。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齐尔品的《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创作于巴黎,齐尔品将当时在巴黎的住所取名为“东方居室”,其陈设和布置完全是中国化的。作品的第一乐章名为《东方居室之梦》,首先描写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一开始采用了慢板,由大管描绘出了一幅中国乡村的画面。随后钢琴由同音反复的形式进入,拉开了这个精彩故事的序幕。先是用低沉的音色来模仿老虎,然后用一段刚健雄壮的旋律迎来了英雄武松的出场,并以快板的形式描绘了武松和老虎搏击的情境。其次描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作者首先采用了五声音阶作为主题,用英国管奏出了一段的清澈、唯美的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