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意志改写缺憾人生.doc
用意志改写缺憾人生
当了大半辈子记者,采访的凡人、名人不可胜数,但哪一次也没有这一次天津之行采访张焱给我的震撼大。他不仅使我震惊、赞叹,更给我启迪、警醒。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究竟有多大潜能?我们每个人现在已经挖掘了多少?浪费了多少?人究竟应该怎样生活,才能不留下遗憾?
不敢相信的巨大反差
如果你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你就不会相信,这巨大反差竟然这样和谐地统一在这位28岁的男青年身上。
他的绘画作品,21次在国内外获奖。
他的个人作品集《张焱画集》在香港华艺出版社出版。
他两次在天津市举办个人画展。著名国画家、傅抱石的儿子傅小石称赞张焱作品:“用色大胆,构图奇特,很有前途。”著名国画家、教授范曾先生为张焱题词:“与天地精神往还,则大美在焉”。
他的作品还受到美国、法国、日本、挪威、新加坡人士的喜欢和收藏。
张焱不仅钻研画画,而且还喜欢音乐、文学、纸工、设计、天文、科技、操作电脑等。他近年广泛学习了解了中国美术史论、中国民间艺术史、毕加索、凡高、徐悲鸿、吴冠中等中外艺术家的论著和画作。
他还认真阅读美国著名科学家霍金的黑洞理论。目前他正在创作百万字科幻小说《宇宙狂想曲》这部科幻小说涉及到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等多门科学。
天津《今晚报》曾在头版用这样的标题报道他:《张焱,第二个高士其》、《毅力当如张焱》。
真不敢相信,这使健全人自叹弗如的巨大成就是出自这样一位患重症脑瘫的残疾人之手。
我面前的张焱仍不会说话,只能发出啊―噢―啊―噢的声音。
张焱的牙齿是无力的,什么东西也嚼不了,而且有喉痉挛,喂急了不行,弄不好一口饭下去吸入气管就憋的脸色青紫,要人从嘴里把饭抠出来。16岁之前,每顿饭都由他妈妈先把食物放在自己嘴里嚼烂,然后吐在勺上,等待着张焱的嘴费劲地张开。
张焱自今不会走路,只能慢慢用手抓着一个固定的东西,艰难地站起来,坐到带轮的滑动椅子上吃力地滑行。他的脖子还是很软,无法向正常人一样支撑头部,更不能自由转动。
他的手也不听使唤,要想抓住画笔、画布、电脑鼠标,颤抖的臂和手要慢慢地极其艰难地伸过去,抓许多次才能达到目的。他要打一个字,付出的努力是正常人的千百倍。
总而言之,他身上的任何部件基本上都不听大脑指挥,全身就像一支没有指挥的乐队。
他没有上过一天学,他目前所有的学问都是自学的。
这就是张焱,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力创造出常人难以相信的奇迹的人。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张焱是1976年来到这个世界的。由于他母亲工作过度劳累,孩子7个多月时早产了。张焱出生时才2000多克重,像只小猫。那时受条件限制,也没有暖箱,出生8天就得了新生儿肺炎,经治疗总算活过来了。不想,赶上了唐山大地震,又给张焱带来了更大的不幸。他们所在的玉田县属于唐山地区。张焱的爸爸正在部队服役。他的父母都忙着救护、转运唐山伤员。刚刚出生5个月的张焱,只好被放在临建棚里,请一位大娘照看。当时正值盛夏,经常下雨,地震棚里又潮湿又闷热,加上蚊虫叮咬,张焱又病倒了,持续高烧后,脖子失控,全身僵直,全家吓坏了。等抗震救灾告一段落,他们夫妇俩开始跑津、京、冀地区的各大医院为儿子治病。最后,北京一家知名大医院的大夫告诉他们,这个孩子是重症脑瘫,又呆又傻,最多活不过6岁。听到这些,张焱的父母心都要碎了,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半天站不起来。
从此他们踏上了四处求医治病的路程。几年过去了,张焱的病仍不见好转。他的身子要么直挺挺的,不能弯曲;要么软的提不起来,两只胳膊僵硬,头向后转,手向后翻;双脚交叉着,已经两岁多了,还不会坐,不会爬,更无法站立;所有动作的方向都和正常人相反。作为父母亲,他们从不相信孩子的病治不好。20多年来,他们的努力一天也没有放弃过。记不清跑了多少医院,找了多少大夫,数不清花了多少钱,张焱的疾病虽然十分顽固,但还是有了逐步好转。
也许是母爱、父爱的感化,张焱并不是又呆又傻,他能够对父母的呼唤做出反应。他们高兴极了,利用一切机会教他认识周围事物。晚上带他看星星月亮,给他放音乐,买书刊,讲高士其、张海迪等残疾名人的故事,还从两岁开始制作卡片教他认字。母亲教的第一个字就是攀登的攀字,希望张焱用自己的手脚去攀登世上的一座座山峰。他爸爸为他拉二胡,吹笛子让他听。在北京261医院住院期间,还专门带他参观北京天文馆,背着他上颐和园万寿山。这些引导,别看当时没什么效果,实际都为他的以后知识积累打下了基础。这些在张焱绘画和近年的文学创作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印证。1985年张焱的弟弟张翔上小学了,他们也给张焱买来黑板、文具和小书包,弟弟学绘画,也鼓励张焱用画代替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张焱双手僵直,握不住笔,稍一使劲就浑身紧张,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