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之比较.doc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之比较
摘 要: 无论是秦朝的焚书坑儒,还是清朝的文字狱,都是封建统治者在不同时期所实行的文化高压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当时和后世的发展。但是这两者又有其不同之处,本文从性质、方式和影响三个方面详细解析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 秦朝焚书坑儒 清朝文字狱 比较
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一种文化专制现象,都对当时及后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重大影响。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千百年,但是这两件事留给中华历史的疤痕却是让后人无法忘怀的,所以在今天,我们仍然要了解那两段让人不堪回首的史实,并从中吸取教训。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清朝文字狱,可以从两者的性质、方式和影响三方面入手。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谏言焚书,得到秦始皇的支持,原文如下: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k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p书?p百家语者,悉诣守?p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1]
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此即焚书坑儒。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清朝。《清代文字狱档》就收录了各种关于清朝文字狱的档案,总共记载80余起文字狱案件。根据史料,从原因、方式、性质和影响四个方面来看,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仔细探究,其中仍有不同的地方。
一、性质方面
从目的方面来看,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都是缘于封建统治阶级对文人儒生口诛笔伐的恐惧。李斯谏言焚书坑儒的原因是“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也就是说文人儒生是道古害今、虚言乱实的祸害,而其私学著作更是天下分裂的毒瘤,不可不除。
如果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出于“儒生邪说”的镇压,那么相比之下,清朝文字狱的动机就没有那么单纯了。虽然有学者认为:“康、雍、乾三帝大兴文字狱,都是为了提高皇权,加强专制,巩固清朝的统治。”[2]这一点与秦朝焚书坑儒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想通过此种镇压政策进行文化专制,从而巩固封建统治,从这一点看,两者都是封建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的手段。然而秦朝建立时,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尚未形成,统治者的首要任务在于统一。而清朝建立时,满洲贵族是以少数人统治人口占多数的汉族,所以清朝统治者除了要完成清朝统一大业之外,还要镇压汉人反清复明的活动。这种镇压在思想文化上就表现为文字狱。所以清朝统治者发动文字狱还有另一个目的,即镇压部分汉族士大夫的反满思想和民族气节。因此,相比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清朝文字狱不仅是一种巩固封建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民族高压政策。
二、方式方面
无论是秦朝的焚书坑儒还是清朝的文字狱,两者在执行时都采用了血腥镇压的手段。秦始皇在准允了李斯的主张后,就下令焚毁诗、书、百家著作,以及除了秦记以外的所有史书,只留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如果要学习法令,只能“以吏为师”。[3]此举不仅焚毁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而且对教育实行专制高压。
秦始皇面对儒生的非议与欺骗,“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4]因为一个术士的“诽谤”而牵连四百六十余儒生被坑杀,其手段可谓血腥冷酷。
然而,说到血腥冷酷,清朝的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相比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朝文字狱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明史案。庄氏修撰《明史辑略》后,被诬陷为反清之举,遭到清政府的血腥压迫,清朝第一宗文字狱由此爆发。时人顾炎武将此事记载于《书潘吴二子事》一文中:“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龋?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x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5]可见因此事受牵连而入狱者竟多达两千余人。此后清朝的80余起文字狱都是如法炮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