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doc

简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主要渗透七个方面的德育内容:胸怀天下,爱国爱民;勤劳勇敢,质朴俭约;勤奋好学,尊师重教;善于自省,勇于改过;诚实守信,谦恭礼让;见利思义,修身自律;刚正不阿,坚守气节。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内容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文”与“道”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文以载道”依然很准确地概括了德育同语文的关系。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业”“解惑”,而且要“传道”,即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思想道德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赋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七个方面的德育内容。   一、胸怀天下,爱国爱民   胸怀天下、爱国爱民,是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范仲淹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慨叹“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林则徐主张“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是后人献给人民诗人杜甫的挽歌,也是杜甫感念苍生、胸怀天下的真实写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是韦应物抒写的怀民之意、济世之心,被范仲淹称为“仁者之言”,被朱熹赞为“圣矣”。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依靠胸怀天下、爱国爱民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高亢激越的爱国主义颂歌。   二、勤劳勇敢,质朴俭约   勤俭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普及最广、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大禹治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成为千古之佳话。勤劳与节俭是相互联系的。“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真正懂得节俭的道理,所以要“强本而节用”、“务俭约,重民力”。“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是修身、治家,还是管理国家,勤劳、节俭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和要求。   我国古代思想家有许多关于勤俭的论述,人民群众中也有许多劝人勤俭的谚语和格言。荀子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反映了传统道德对勤劳的要求;“俭以养廉”“惟俭养德”,强调了节俭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三、勤奋好学,尊师重教   古人把勤奋好学视作提高自身修养的必由之途。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战国苏秦发愤刺股,西汉匡衡凿壁借光,西晋王育折蒲学书,东晋车胤囊萤勤学……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排除万难,刻苦向学,终于成为杰出的学者、好学的典范,给后人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勤奋好学跟尊师重教是联系在一起的。李相(五代)敬拜“一字师”,石介(北宋)师事孙泰山,杨时(北宋)程门立雪,段玉裁(清朝)感念师恩,成为尊师的美谈。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的皇皇史册中熠熠生辉。   四、善于自省,勇于改过   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爱人不亲,反(反省)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尚书》中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都在强调自省的重要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儒家看来,“圣贤”是理想人格的极至,是至真至善的化身,不大会像普通人那样犯错误。实则如何呢?孔圣人就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坦率地承认自己并非无过,只是能把不向别人掩饰错误视作一大幸事而已。足见即为“圣贤”,亦非无过。   怎样对待过失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论语》说:“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周易?益》说:“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左传》说:“过而不悛(悔改),亡之本也。”这些都说明有过失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自觉改正。   五、诚实守信,谦恭礼让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西方人也说:“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失信就是失败。”(左拉)可见,自古以来,诚信被视作立身为人、进德修业的根本,是全人类所推崇的一种美德。春秋鲁国曾子杀彘示诚信,春秋吴国季子挂剑报徐君,东汉山阳范式交友重信义,三国东吴卓恕千里践期约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