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后期藩镇及州之关系新解.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后期藩镇及州之关系新解

唐代后期藩镇及州之关系新解[摘要]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系的分水岭出现在唐代后期。由于藩镇的特殊性质,使其凌驾于州之上却不是正式的一级行政建置。这种地方行政体系对宋代路的出现有直接的先导作用,且对元、明、清省级行政区划的发展影响深远。唐代后期朝廷、藩镇、州之间,存在虚实结合的“三角关系”,地方实行“二级制”而非“三级制”。藩镇的正式行政区划性质,从始至终都没有在唐代法令中得以确认,而朝廷与州的上通下达却时时被强调。藩镇若与朝廷对抗,则竭力控制属州;朝廷若要削弱藩镇,则促使与州的直达。唐代后期至北宋初期,藩镇与州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即藩镇渐弱而州渐强。这种变化非一朝一夕之功,肇始于唐代后期,延及五代,至北宋才得以彻底扭转干坤,属州脱离藩镇控制,直隶朝廷 [关键词]唐代后期 地方行政体系 藩镇 州 [作者简介]张达志(1980― ),男,天津市蓟县人,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隋唐政治史、隋唐碑刻墓志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0)01-0119-10 秦统一中国,地方实行郡县制。其后,地方行政体系几经变迁,至清朝,已与秦朝相去甚远。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开郡、县二级制之先河。西汉郡国并存,地方行政体系为二级制,汉武帝始于郡之上设监察区――州,派刺史周行郡国,以六条问事∞。至东汉末期,州始终作为监察区存在,并未转化为郡之上的―级行政区划。黄巾之乱,监察区被迫改为行政区。三国以降,州、郡、县三级制逐渐成形。南北朝分裂动荡,州郡区划越来越小,恶性膨胀,至隋初,已达到“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程度。隋文帝“罢天下诸郡”,将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统一后,隋炀帝大举并省州县,且改州为郡。唐承隋制,除改郡为州外,几无大变。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以分区监察。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州之上的监察区重新出现。监察区的固定,使得监察官员成为常职,无形中州、县二级制逐渐发生质变。此外,唐玄宗设边境十节度以遏四夷,节度使负责军事,不涉民政。直至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河北道采访使,集军权、政权、财权于一身,藩镇与道开始合一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在全国遍设藩镇,企图以藩镇制藩镇。藩镇凌驾于州之上,在军事、行政方面对州县进行统辖,因此,学术界众多学者认为藩镇成为州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唐代后期实行藩镇、州、县三级制。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藩镇并非实体型的地方行政建置,唐代后期地方行政体系仍为州、县二级制。从秦代至唐代前期,地方行政体系的主流是郡(州)、县二级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郡、县三级制,可以说是天下分裂的特殊产物。如若以此为背景进行纵向考察,则隋文帝的废郡改制,只能说是恢复秦汉旧制,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系演进过程中,意义并不显著。而从唐代后期开始出现的藩镇,介于朝廷与州之间,虽尚未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但其对宋代路的创新以及元代行省的成形均有深远影响。若从后往前追溯,对于高层政区而言,明清源于元代行省,辽金元源于宋代的路,而宋代的路则源于唐代藩镇。藩镇作为高层政区的雏形,可以说塑造了唐代后期直至清代地方行政体系的基本框架。考察唐代后期藩镇的盛衰及其与州的互动,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唐代藩镇的实质以及宋代路的产生背景及其复杂性根源。因此,唐代后期出现的这种变化,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系的分水岭 一、朝廷、藩镇、州之间的三角关系 唐自开国以来,继承隋制,实行州、县二级制,州是地方行政的重要单位,上达朝廷,下治属县。唐代后期,藩镇逐渐凌驾于州之上,形成藩镇辖州的局面,这种变化,是迥异于唐代前期的。唐代后期地方行政体系究竟是藩镇、州、县三级制还是州、县二级制,藩镇是否真正成为州之上的一级行政建置实体,一直以来,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考察“二级制”与“三级制”的论争,笔者认为藩镇并非州之上的一级行政建置,从根本上讲,如果地方实行藩镇、州、县三级制,州与朝廷的直达即是越级,在州、县二级制下,县不可能越过州上达朝廷,朝廷政令必须通过州转达至县,而州与藩镇之间并非如此 藩镇作为州之上的高层行政区划,从始至终都没有在唐代法令中得以确认。因此,有学者认为藩镇无一级政区之名而有一级政区之实,州名义上直属朝廷而直达权渐次丧失。笔者也不赞同这种观点,藩镇作为一级政区并不是有实无名、名实不符,而是既无其名也无其实,因为藩镇属州与朝廷的直达从未真正中断,朝廷始终极力维持与州的政令通达,并时时强调。除少数叛藩如河朔三镇之外,朝命所及之藩镇,州作为法令明确规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