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成长训练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成长训练 人民版选修1
夯基达标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逐步瓦解的最突出表现是( )
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
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D.奴隶起义频繁
解析:春秋时变法主要在经济基础方面,故A错。宗法分封制是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制度,故D项与题干无关。C项内容是西周正常的等级秩序,春秋已不存在,B项正体现了等级制度的破坏,故符合题意。
答案:B
2.春秋战国时期的本质特征是( )
A.社会转型
B.诸侯争霸
C.改革的出现
D.封建经济发展
解析:春秋战国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变革,也就是社会转型,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上层建筑宗法分封制崩溃和中央集权制逐渐确立。B、C、D都不能全面反映这些变化。
答案:A
3.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特征的是( )
A.诸侯争霸
B.井田制瓦解
C.宗法分封制瓦解
D.新兴地主力量发展
解析:决定社会制度的因素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而B项是这方面的表现。
答案:B
4.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 )
A.废除奴隶制度
B.发展封建经济
C.废除井田制
D.取得军事优势
解析: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绵,各国统治者的变法都围绕着富国强兵进行。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以便在当时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取得优势。
答案:D
5.被商鞅认为是“末业”的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工商业 D.纺织业
解析:商鞅变法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农民耕织,限制工商业,所以工商业被认为是“末业”,农业为“本业”。
答案:C
6.商鞅变法时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 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 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征收赋税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答案:D
7.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
B.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
C.它导致民间私斗盛行
D.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解析:商鞅变法规定,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刑罚。
答案:C
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授爵
D.奖励耕战
解析: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分全国为4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A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给秦孝公提出了哪些改革的建议。甘龙、杜挚等人代表哪一阶层的利益。
(2)根据材料说明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动。
(3)材料三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
(4)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君行为的历史作用。
答案:(1)制定刑罚、重视耕织、奖励耕织等。代表旧贵族利益。
(2)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3)“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
(4)“倾邻国而雄诸侯”。
10.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
A.“相地而衰征”
B.通工商之业
C.重农抑商
D.便鱼盐之利
解析:重农抑商出自商鞅变法。
答案:C
1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析: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了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从而瓦解了周王室的奴隶制统治,而不是强化。
答案:C
12.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
A.韩非子 B.庄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北省咸宁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 湖南省邵阳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 湖南省郴州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 湖南省郴州市南塔区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第7课时)Self check学案(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湖南省郴州市南塔区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第1课时)Grammar & Section A(1a-1c)学案(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湖南省郴州市南塔区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第8课时)Self check学案(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湖南省郴州市南塔区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第2课时)Section A(2a-2e)学案(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湖南省郴州市南塔区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第4课时)Section B(1a-2a)学案(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湖南省郴州市南塔区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第5课时)Section B(2a-2c)学案(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湖南省郴州市南塔区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第6课时)Section B(3a-Self check)学案(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2 秦国的崛起成长训练 人民版选修1.doc
-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doc
-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2 秦国的崛起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doc
-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案1 人民版选修1.doc
-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自我小测 人民版选修1.doc
-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案2 人民版选修1.doc
-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doc
-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学案 人民版选修1.doc
-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二 秦国的崛起学案1 人民版选修1.doc
-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二 秦国的崛起学案2 人民版选修1.doc
最近下载
- 老友记台词剧本第一季第1集中英双语左右对照.pdf VIP
- 2025年5月18日河南省事业单位联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 2018年最新发布的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条款中英文版..pdf VIP
- 中欧班列“齐鲁号”跨境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pdf VIP
- 运动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七年级历史数字故事——隋朝大运河课件.ppt VIP
- 旅游职业礼仪-全套PPT课件.pptx
- 2025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 居民健康档案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年秋季人教版7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