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西南农村民居文化探讨.doc
鲁西南农村民居文化探讨
摘 要: 鲁西南农村民居在居住方式、建筑格局和建筑仪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所承载的农村民居文化蕴含着齐鲁大地上几千年来积淀的人文情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鲁西南农村民居 居住方式 建筑 格局 仪式
民居是指承担居住和各种社会职能的场所以及其由延伸的居住环境,它蕴含着传统思想文化和建筑艺术,是一部描绘地方风俗的优美画卷。鲁西南农村民居是山东民居很典型的一部分,鲁西南广义上包括菏泽、济宁两市;狭义上一般指菏泽市所属地区(文中鲁西南是狭义上的鲁西南)。鲁西南位于山东西南部的黄河冲积平原上,北纬34°39―35°53,东经114°48―116°24,与苏、豫、皖接壤,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两区八县。鲁西南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温零下15°,夏天最高温度35°,年平均气温13.5°―13.9°,年均降水量为462毫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收冬藏,这些都对当地农村民居有很大影响。鲁西南农村民居的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居住方式、建筑格局、建筑仪式等几个方面。
一、居住方式
民居的选择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一望无际鲁西南的大平原,土地肥沃,树木繁多。农民就地取土烧砖制瓦,伐树做梁当檩,建造起砖木结构的民居,屋顶用泥铺平以后再加上瓦,墙壁用些沙灰、石灰来涂抹平整。1980年以前的农村民居的地基为青砖,地基以上用砖砌1―1.5米高,再往上就是用麦秸等和泥而垒起来的泥墙,屋顶是斗拱式的,房顶用灰色的小瓦铺盖。1980年以后新建的的房子是“浑砖的”,也就是说房子的墙都是用砖垒成的。房顶更多地使用红瓦来铺盖。这种结构保温性能较好,既能消除夏日的酷暑,又能对付冬季的严寒。
二、民居建筑格局
自古以来,生活在鲁西南黄河冲击大平原上的人们都过着传统的农业社会生活,民居早已形成了前院后屋的居室布局。今天的农村民居从整体上看,仍然属于四合院的风格:前面是院门,后面是堂屋(也叫北屋,主要用于住宿和贮藏物品),东、西两侧有厢房(厢房在一侧或两侧,主要作用是当作厨房和贮藏物品),通过院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式的四方形。诸多这样的民居呈“非”字形排列,逐渐扩展出去就形成了有大街和小巷的村庄。这种格局符合中国古代文化的对称美、和谐美,表现了深受孔孟思想浸染的鲁西南农耕社会相对封闭的观念、内敛谨慎的气质、朴实纯真的性格、内外有别的意识。鲁西南农村建筑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院墙。院墙是居室的外边界,具有保护家人和财物的作用,也有向外人明示自己领域的作用,一般用土石或砖砌成。在1990年以前,由于生活水平比较低,院墙多是用土夯成的,也有人家用木桩或树枝围成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院墙也开始变化了:基本上都用砖砌成,有的用石头做地基、上面用砖砌;有些富裕人家还将内、外墙粉刷一下,在院墙上画上优美的风景画,写上“福禄寿喜”的字样,或宣传乡规民约,或祈求平安幸福。
2.院门。院门是一个家庭的正门,是家庭与社会连接的正式通道,进入院门才算真正到家中,亲友往来、婚丧嫁娶等重大事情也必须走院门。
院门是传说中神灵的把口,古往今来,鲁西南农村一直盛行在院门上贴门神的风俗,“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是真实的写照,门神多为钟馗、关羽、张飞、秦琼、尉迟敬德等忠勇正义之士,据说这些门神为主人在门口站岗值班,忠诚地履行义务,严防奸邪入内。在院门口两边,往往还有两个小狮子分坐于左右,为主人看家护院。现在过年,农民多是贴门神、对联、福寿等字,反映了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的愿望。如果两家是“对门”,一般都要让院门稍微错开一点,否则不吉利。如果实在错不开,院门小的那户人家要在院门上方悬挂一面镜子,防止对门的邪气入内,即使两家院门一样大,也有“明镜高悬”的。院门不宜正对树、电线杆、路口、别人家的屋角等,大概是取出门办事忌“拦截、碰壁”之意;若实在无法避免这种情况,则需要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小石块对准不祥之物。这种禁忌尽管更多地包含了风水理论,但也反映了农民朴素的世界观和避祸祈福的美好愿望。
院门方位的选择院门朝向一般向南,在整个南面院墙的正中间。若院内只有东厢房,且大门朝南开,院门则可以在南面院墙的正中间,也可以选择在正对东厢房的南墙靠右半部分。民间有俗语:进门上山,越过越暄(即日子越过越好的意思);若院门方向不能朝向南,必须朝向东或朝向西,一般在东或西厢房的南侧。若院门朝向向北,一般在整个庭院的西北角。院门的选择上讲究中国传统的对称美、和谐美,蕴含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唯物主义。
1980年以前,院门多是简陋的:用砖或土垒成垛,有的人家就在地上刨两个坑竖上两根木棍,弄个柴草门或者破木门就当作院门了,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门。近年来,鲁西南农民脱贫致富,院门也开始变化
文档评论(0)